close
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(文真光淨土)


 

寬容是一件很殊勝的作為,能讓自己免於苦害,也能讓對方心開,是值得讚嘆!

人在遭遇他人的無理惱害,是很難平息心中不滿的情緒,總是想著如何報復、洩恨,不然就碎碎念,四處宣傳,讓他人知道對方是如何的惡劣,來平息內心的情緒!

事實上,如此只是會使心中的憤怒加深。因為惡念已生於心,自己又在內心增加惡法,猶如兩軍共戰,戰地在自己的國土,不管誰贏誰輸,自己國的人,永遠都是受害者!

所以應當學習寬容,能寬容別人,也是善待自己,可說是解決心中不平情緒的最佳選擇。
如金剛經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
網路摘錄:接受懺悔,遠離癡暗
典故摘自《雜阿含經‧卷四十》

過去,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。一日清晨,佛陀用完齋飯後,至寧靜的安陀林中打坐。這時,精舍中有兩位比丘起了爭執,一人不斷責罵對方,另一人則默然不語。開口責罵的比丘事後自覺慚愧,便向對方懺悔,然而靜默的比丘竟不接受,於是其他比丘輪著勸諫,以致高聲喧鬧。

佛陀以天耳通聽到精舍中的喧鬧聲,出定後回到精舍,詢問比丘們:「我剛剛在安陀林中靜坐時,聽到精舍中喧鬧吵雜,究竟是為了什麼事情?」於是比丘們向佛陀陳述剛才發生的事情。

佛陀了解後,對那位不願接受道歉的比丘說:「你為什麼不接受別人的懺悔呢?當對方感到慚愧而悔改時,卻不接受其懺悔的人,可說是愚癡之人,將受無量之苦。過去世時,三十三天的天人曾起了爭執,當時天主釋提桓因說了一首偈語教誡大眾:

   
於他無害心,瞋亦不纏結,
   懷恨不經久,於瞋以不住。
   雖復瞋恚盛,不發於麤言,
   不求彼開節,揚人之虛短。
   常當自防護,以義內省察,
   不怒亦不害,常與賢聖俱。
   若與惡人俱,剛彊猶山石,
   盛恚能自持,如制逸馬車。
   我說為善御,非謂執繩者。」


佛陀告訴比丘們:「釋提桓因是統領三十三天的自在王,不僅修行忍辱之法,亦能讚歎行忍辱之行者。諸位比丘皆是正信出家,修學佛道,所以應當效法天主釋提桓因修忍辱之行,並讚歎行忍辱之人。」比丘們聽到佛陀這番開示,無不法喜充滿,依教奉行。

人來世間,要懂得結善緣,也要懂得隨緣消舊業。如同懂得栽培善苗,也要懂得拔除雜草,如此才不會讓善苗被雜草蓋住!

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

一點小小不順心的事情,如果不能淨化,最終會把好的情緒搞砸,這不在於有沒有作錯事情,而是念頭不對。如此就不愉快,更何況是作錯事情!

所以,人在照顧自己,以思想、發心為主,與善法相應,身心自然輕快、喜悅。可知,要快樂很簡單,不要在別人的是非上打轉,多在善法中思惟、作意,就能達到,
但其中以慈悲、寬容為第一。這兩種善法,能讓惡法不生,善法不滅,至為殊勝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