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諺語啟示錄 (1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
















名廚阿基師的名言:小財依勤!


版主的話:這句話,我足尬意捏


【聯合報╱記者周小仙/報導】

阿基師」是紅遍全台的名廚,他沒架子,能做、能說、能寫出一手好菜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這位跨演藝、出版、學術的大主廚,即使每月平均收入60萬元,但到現在還騎摩托車、住20年前買的33坪房子,每個月只花兩、三千元。


他說,大財靠命,小財依勤!


 





29歲 為父還債賣房子 

勤勞、節儉對阿基師而言,先是一種宿命,後來成為一種理念。54歲的阿基師說,他26歲結婚,名下有兩棟父親買給他的房子,是國賓飯店主廚。沒想到,29歲時,母親幫人做保欠下400萬元,父親為了償債,以會養會,欠下更多的債後抑鬱而終,身為長子的他,擔下所有責任,先賣掉名下兩棟房子,收掉父親開的餐館,還是不夠還債。

「當時國賓飯店每月薪水不到3萬元,只要有空檔,我就去兼差,下午廚房空班時段到路邊擺地攤賣玩具,下班後再去火鍋店消夜場做小菜,假日上烹飪班教課,一堂賺三百多元。」


5年 夫婦還清400萬 











若當天體力能負荷,阿基師還會趁著凌晨兩三點,到魚市場卸貨搬雜物賺錢,偶爾免費帶幾條魚回家加菜;遇到沒工作的假日,就在家與老婆一起做家庭手工。拚命兼差,夫妻兩人每個月兼差就多了5萬元收入,花了5年,阿基師咬著牙還清400萬元債務。


3年 還掉房貸不欠錢

還了債,他向一位歌手買一戶位於台北市民族西路的房子,從銀行行員處才知原來前手以賺一倍的價格賣給他。但他說,沒關係,這是他的發跡地,他只花3年就把貸款還掉,從此再也不欠任何人債。


投保 理財打底第一步

有了這些經歷,阿基師理財,他最常問一件事:「如果發生最壞的事情時,怎麼辦?」所以,他每個月最大的固定支出是30萬元左右的儲蓄險,儘管其中不少人情保,但他認為理財第一步就是要先做打底的事,如果將理財比喻為一個金字塔,投保就是金字塔的底部。

阿基師不投資股票,目前手上唯一一支股票,是當年在國賓飯店工作的配股;他幾乎只做定存,一旦存款帳戶累積個400、500萬元,他就轉為定存單。常有銀行理專視他貴賓,推薦一些理財商品,他總愛問:「你可不可告訴我,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,會怎樣?」讓理專無話可回。

【2008/08/04 聯合報】


阿基師理財》太太記帳 月零花3000元









阿基師家中經濟狀況,問太太最清楚。阿基師說,從前經濟拮据時,太太會記帳,除了知道每一分錢用在何處,他只有一個要求,要先存再花。



【阿基師很疼太太(右一),太太是家中財務長,但太太開口要鑽戒,阿基師卻反對。】


早年薪水不多時,阿基師都是將薪水袋原封不動給太太,但要求太太每個月至少要先存3000元。他的花費則跟太太伸手。

如今月入數十萬,存摺、密碼都交給太太,現在他每月拿出10萬元現金給太太家用,還是伸手跟太太要生活費,他每月只花2000、3000元。

月收高達數十萬,甚至上百萬元的名主廚,為何到現在仍堅持騎機車趴趴走?「因為我習慣把時間抓得很緊,騎機車比較方便啊,像三立電視台每次說要派車來接,我都告訴他們不要這麼麻煩,騎個車十幾分鐘就到了,很快的。」阿基師說。

「有人說我怕老婆,其實,我是重視家人,除非有必要,否則我一定回家吃飯。有次太太跟我說,要買個鑽戒,我就問她,要花多少錢,她說30萬左右,我告訴她,我不贊成。」

不贊成的理由有二:鑽石只有在脫手時,才有增值可能,你是阿基師的太太,不可能賣鑽戒;既然你是阿基師的太太,即使你戴10元的假鑽,別人還是當30萬元的真鑽看,那又何必買呢?

【2008/08/04 聯合報】


 


阿基師理財》兩本食譜 賺進上千萬



除了有形的金錢理財,阿基師認為發展第二、第三專長,投資自己的智慧,是另一種型式的理財。增加職業技能,開創新專才,能為自己創造更多賺錢的機會。



將廚藝帶出廚房

「做餐飲是我的興趣,也是我的志業,加上我是處女座的,妳們也知道處女座的人特別愛挑剔,喜歡追求完美,既然選擇它,就要做到最好。」

為了達到心目中設定的理想,阿基師是台灣第一位以廚師身分跨出廚房外的主廚,將廚藝帶進電視節目、大學校園、廣告代言、出版












這棟33坪的房子,是阿基師的發跡地,他很愛惜這戶房子,每三、五年就粉刷一次,廚房是太太的管區,以太太使用方便為準。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食譜、出席活動等不同領域,成功建立起個人品牌,不僅為自己賺進每個月60萬,甚至上百萬元的收入,「阿基師」名氣也因此紅遍全台大街小巷。












一本書賣30萬本

在這個出版業不景氣的年代,一本書能賣出10萬本,就該大肆慶祝,但《阿基師偷呷步1、2》甫上市便創下單冊熱賣30萬本的佳績。阿基師手摀著嘴,直說「賣到我不敢去看存摺到底進了多少版稅。」以20%的版稅粗估,光是兩本食譜就幫他賺進上千萬元。

阿基師說,最初出版社找上門,他只問了一句:「如果不怕虧錢,我就寫吧。」秉持著不藏私的精神,阿基師將畢生所學廚藝,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呈現,配上內容超過120分鐘的光碟,讓《阿基師偷呷步》以黑馬之姿登上書店熱門排行榜,之後的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本食譜邀約接踵而來。

「寫書對我而言,好比把海綿裡的水擠乾,才有空間讓新知識進來,督促自己成長。」阿基師跟太太說,有一天,他若走了,他要穿著白色的大廚服,放入自己寫的50幾本書,還有十幾面的金牌,這樣就夠了。


近20年不換房子

目前阿基師還住在33坪的房子。

為什麼不換豪宅?阿基師說,33坪的房子,有佛堂、有書房,有留給女兒回娘家的房間,這樣就夠,這裡就是他的發跡地!住了快20年的房子,阿基師每三年就會粉刷房子,或是整修一番。


錢留兒女不買房

太太曾與阿基師提起,該拿些錢替兩位寶貝女兒買棟房子,但阿基師卻認為,與其留房子,不如直接將買房子的錢交給女兒,由她們決定不是更好?

有時工作晚歸,女兒會貼心留便條紙給阿基師,上頭寫著「天才老爹加油!」雖然只是短短幾個字,字裡行間滿溢溫暖親情,讓阿基師備感窩心;目前在日航當空姐的小女兒,則是每天從日本打越洋電話報平安,即使飛行距離遙遠,家人間心的距離卻好近好近。

【2008/08/04 聯合報】





 


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itle


 


 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 


台灣的七夕


 台 灣 地 處 海 隅 , 早 年 繼 中 原 文 化 , 亦 有 乞 巧 會 、 拜 魁 星 等 習 俗 。 後 期 則 漸 漸 脫 離 牛 郎 、 織 女 神 話 的 傳 統 , 而 發 展 出 自 己 的 地 方 特 色 , 以 「 兒 童 」 為 節 日 活 動 主 題 。

本 省 人 以 七 月 七 日 為 「 床 母 生 」 , 要 祭 祀 嬰 兒 神 「 床 母 」 。 床 母 的 由 來 , 據 說 說 是 這 樣 的 : 古 時 候 有 個 書 生 叫 郭 華 , 去 參 加 秀 才 的 考 試 。 路 過 蘇 州 , 住 在 旅 館 中 , 晚 上 出 去 買 扇 子 時 , 竟 和 賣 扇 子 的 姑 娘 一 見 鍾 情 , 當 夜 兩 人 便 成 了 夫 妻 。 不 料 郭 華 竟 暴 斃 於 床 上 。 賣 扇 的 姑 娘 很 可 憐 郭 華 的 慘 死 , 又 怕 被 親 戚 鄰 居 知 道 , 就 把 他 的 屍 體 埋 在 自 己 床 下 。 後 來 這 個 賣 扇 的 姑 娘 竟 懷 孕 了 , 十 個 月 以 後 產 下 一 子 。 為 了 安 撫 郭 華 的 靈 魂 , 她 經 常 地 用 酒 菜 在 床 上 焚 香 祭 拜 。 有 人 問 她 為 什 麼 這 樣 作 。 她 說 是 拜 床 母 可 使 孩 子 長 得 快 , 從 此 便 有 人 認 真 的 倣 效 她 拜 床 母 。 也 有 人 認 為 賣 扇 的 姑 娘 拜 的 是 情 夫 ( 即 台 灣 話 的 「 契 兄 」 ) , 所 以 拜 床 母 就 是 拜 「 契 兄 公 」 。

 據 說 這 個 「 以 訛 傳 訛 」 的 床 母 生 日 就 在 七 夕 。 本 省 人 將 十 六 歲 以 的 孩 子 稱 為 「 花 園 內 」 , 均 受 床 母 的 保 護 。 所 以 在 這 天 , 這 些 少 男 少 女 , 都 要 從 下 午 六 點 起 , 在 自 己 的 寢 室 供 祭 床 母 , 供 品 要 有 雞 酒 油 飯 , 並 燒 床 母 衣 ( 木 刻 衣 服 圖 案 之 金 紙 ) , 以 拜 謝 床 母 保 護 幼 兒 。

另 外 , 七 夕 也 是 另 一 位 神 祗 ── 七 娘 媽 的 生 日 。 七 娘 媽 和 床 母 一 樣 , 都 是 兒 童 的 保 護 神 , 但 是 兩 者 擁 有 不 同 的 傳 說 來 源 。 七 娘 媽 又 稱 「 七 星 娘 娘 」 、 「 天 仙 娘 娘 」 , 七 星 娘 娘 有 人 指 其 為 北 斗 七 星 的 配 偶 神 , 有 人 則 認 為 是 指 包 含 織 女 在 內 的 七 仙 女 , 又 稱 「 七 仙 姐 」 或 「 七 仙 姑 」 。 在 台 灣 以 七 星 娘 娘 為 主 神 的 廟 有 雲 林 縣 斗 六 鎮 的 濟 安 宮 與 嘉 義 縣 太 保 鄉 的 福 濟 宮 。 「 七 星 媽 」 與 「 天 女 娘 」 則 專 指 織 女 。 台 灣 以 七 星 媽 為 主 神 的 廟 有 雲 林 縣 水 林 鄉 的 七 星 宮 及 台 南 市 的 開 隆 宮 , 均 有 百 年 以 上 的 歷 史 。

民 間 信 仰 七 娘 媽 者 , 皆 於 七 夕 此 日 黃 昏 供 祭 。 供 品 有 軟 粿 ( 一 種 中 心 壓 凹 的 湯 圓 , 傳 說 是 給 織 女 裝 眼 淚 的 ) 、 圓 仔 花 ( 即 千 日 紅 , 為 祈 求 多 子 多 孫 ) 、 雞 冠 花 、 茉 莉 花 、 樹 蘭 、 胭 脂 、 白 粉 、 雞 酒 油 飯 、 牲 禮 、 圓 鏡 。 必 不 可 少 的 還 有 一 座 紙 紮 的 七 娘 媽 亭 , 家 有 滿 十 六 歲 者 , 特 供 粽 類 、 麵 線 。 祭 後 , 燒 金 紙 、 經 衣 ( 印 有 衣 裳 之 紙 ) 、 並 將 七 娘 媽 亭 焚 燒 , 無 法 焚 盡 的 竹 骨 架 丟 至 屋 頂 , 此 稱 「 出 婆 姐 間 」 ( 婆 姐 , 傳 即 臨 水 宮 夫 人 女 婢 ) , 表 示 該 孩 童 已 成 年 。 胭 脂 、 白 粉 一 半 丟 至 屋 頂 , 一 半 留 下 自 用 , 據 稱 可 使 容 貌 與 織 女 一 樣 美 麗 。

約 在 兒 童 週 歲 前 後 , 往 寺 廟 祈 求 七 娘 媽 或 註 生 娘 娘 觀 音 媽 、 媽 祖 等 , 請 求 保 護 , 並 以 古 錢 或 銀 牌 、 鎖 牌 , 以 紅 絨 線 串 成 絭 , 懸 在 兒 童 頸 上 。 父 母 並 為 孩 子 許 願 , 如 果 子 女 能 順 利 長 十 六 歲 , 必 至 廟 中 還 願 。 此 後 每 年 七 夕 , 父 母 會 帶 孩 子 至 廟 中 祭 拜 。 附 近 無 廟 的 , 就 在 家 中 自 設 香 案 , 並 在 神 位 前 換 上 新 的 紅 絨 繩 , 稱 為 「 換 絭 」 。 等 到 子 女 滿 十 六 歲 則 於 七 娘 媽 生 日 此 日 「 脫 絭 」 , 往 寺 廟 祭 拜 還 願 , 答 謝 七 娘 媽 的 庇 佑 。

七 娘 媽 的 信 仰 , 在 閩 南 及 客 家 兩 個 方 言 群 中 又 有 著 不 同 的 傳 說 。 閩 南 的 傳 說 中 織 女 的 姐 姐 們 由 於 同 情 牛 、 女 兩 人 被 王 母 娘 娘 拆 散 , 便 暗 中 保 佑 那 兩 個 孩 子 , 使 他 們 平 安 健 康 的 長 大 。 由 此 才 發 展 出 七 娘 媽 是 兒 童 保 護 神 的 說 法 。 為 人 父 母 者 , 為 了 能 讓 神 保 佑 其 子 女 , 便 把 子 女 送 給 七 娘 媽 為 義 子 或 義 女 , 稱 為 「 拜 契 」 。

 閩 南 人 祭 祀 七 娘 媽 最 隆 重 的 , 要 算 是 台 南 開 隆 宮 的 「 做 十 六 歲 」 。 台 南 地 區 在 農 曆 七 月 七 日 , 凡 家 中 有 小 孩 滿 十 六 歲 的 , 家 長 都 會 帶 著 子 女 前 往 開 隆 宮 還 願 。 除 了 攜 帶 供 品 祭 拜 外 , 還 有 一 象 徵 子 女 成 年 的 儀 式 : 父 母 手 持 七 娘 媽 亭 立 於 神 案 前 , 年 滿 十 六 歲 的 子 女 匍 匐 穿 過 供 桌 及 七 娘 媽 亭 , 男 孩 起 身 後 須 往 左 繞 三 次 , 女 孩 則 往 右 繞 三 次 , 稱 為 「 出 婆 姐 間 」 或 「 出 鳥 母 間 」 , 鳥 母 , 據 說 是 七 星 娘 娘 所 託 照 顧 小 孩 仙 的 仙 鳥 。 祭 拜 的 供 品 中 , 較 特 殊 的 有 「 甜 芋 」 , 取 其 「 吃 甜 芋 才 有 好 頭 路 」 的 好 口 彩 。 有 的 人 家 也 供 祭 香 煙 及 檳 榔 , 這 是 為 七 月 日 自 鬼 門 關 出 來 的 「 好 兄 弟 」 準 備 的 。 而 除 了 父 母 幫 子 女 作 十 六 歲 外 , 外 婆 家 還 需 準 備 衣 服 、 鞋 帽 、 手 錶 、 項 鍊 、 腳 踏 車 或 縫 衣 機 、 紅 龜 粿 、 雞 、 鴨 等 , 在 七 月 七 日 這 天 至 七 娘 媽 廟 為 其 外 孫 ( 女 ) 做 十 六 歲 , 並 設 宴 慶 祝 , 此 俗 近 年 已 不 可 見 。

客 家 人 也 有 「 拜 契 」 的 習 俗 , 但 是 原 因 截 然 不 同 : 相 傳 七 星 娘 娘 有 七 位 , 自 從 織 女 離 開 後 , 只 剩 下 六 星 在 一 起 , 由 於 沒 有 固 定 祭 祀 的 廟 , 所 以 在 神 格 上 屬 於 「 閒 神 」 , 平 時 下 凡 來 遊 遊 野 野 ( 即 閒 遊 亂 逛 之 意 ) 。 相 傳 七 星 娘 會 抓 人 小 孩 , 因 此 八 字 低 的 就 給 她 作 契 子 , 以 保 平 安 。

客 家 人 祭 祀 七 星 娘 時 共 不 用 「 七 娘 媽 亭 」 , 而 是 一 張 印 就 的 「 七 星 娘 圖 」 , 以 香 爐 壓 住 。 為 子 女 求 七 星 娘 絭 的 父 母 須 手 持 杯 茭 , 口 唸 : 「 紅 ( 白 ) 花 枝 某 姓 某 名 , 身 體 欠 安 , 容 易 驚 嚇 , 現 在 要 作 妳 的 契 子 , 帶 妳 的 絭 , 以 後 若 有 遇 到 , 就 不 要 隨 便 摸 他 , 如 蒙 允 許 , 請 賜 一 杯 茭 」 。 直 至 七 星 娘 允 許 「 聖 杯 」 為 止 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itle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 



七夕食俗


 七 夕 的 應 節 食 品 , 以 巧 果 最 為 出 名 。 巧 果 又 名 「 乞 巧 果 子 」 , 款 式 極 多 。 主 要 的 材 料 是 油 麵 糖 蜜 。 《 東 京 夢 華 錄 》 中 稱 之 為 「 笑 靨 兒 」 、 「 果 食 花 樣 」 , 圖 樣 則 有 捺 香 、 方 勝 等 。 宋 朝 時 , 市 街 上 已 有 七 夕 巧 果 出 售 。 若 購 買 一 斤 巧 果 , 其 中 還 會 有 一 對 身 披 戰 甲 , 如 門 神 的 人 偶 , 號 稱 「 果 食 將 軍 」 。 巧 果 的 作 法 是 : 先 將 白 糖 放 在 鍋 中 熔 為 糖 漿 , 然 後 和 入 麵 粉 、 芝 麻 , 拌 勻 後 攤 在 案 上 桿 薄 , 晾 涼 後 用 刀 切 為 長 方 塊 , 最 後 折 為 梭 形 麵 巧 胚 , 入 油 炸 至 金 黃 即 成 。 手 巧 的 女 子 , 還 會 捏 塑 出 各 種 與 七 夕 傳 說 有 關 的 花 樣 。

此 外 , 乞 巧 時 用 的 瓜 果 也 可 多 種 變 化 。 或 將 瓜 果 雕 成 奇 花 異 鳥 , 或 在 瓜 皮 表 面 浮 雕 圖 案 。 稱 為 「 花 瓜 」 。 巧 果 及 花 瓜 是 最 普 通 的 七 夕 食 品 。 而 在 歷 史 上 各 朝 代 則 另 有 不 同 的 食 俗 。 例 如 魏 朝 ( 二 二 ○ ~ 二 六 五 ) 流 行 於 七 月 七 日 設 湯 餅 。 唐 朝 的 節 日 食 品 包 括 七 月 七 日 進 斫 餅 , 並 訂 七 月 七 日 為 曬 書 節 , 三 省 六 部 以 下 , 各 賜 金 若 干 , 以 備 筵 讌 之 用 , 稱 為 「 曬 書 會 」 。 唐 《 金 門 歲 節 記 》 ( 見 引 於 馮 贄 ( 約 九 ○ 四 ) 《 雲 仙 雜 記 》 卷 一 ) 提 及 洛 陽 人 家 以 七 夕 造 明 星 酒 、 同 心 鱠 , 可 惜 並 未 傳 下 其 作 法 。
 七 夕 同 時 也 是 適 宜 配 藥 的 日 子 。 《 歲 時 廣 記 》 卷 二 七 中 記 載 了 一 種 以 松 柏 為 藥 材 的 秘 方 。 這 種 神 奇 的 藥 丸 以 七 月 七 日 的 露 水 調 配 合 成 , 據 說 服 一 丸 可 延 長 十 年 的 壽 命 , 服 二 丸 可 延 二 十 年 。 此 外 , 還 有 餌 松 實 、 服 柏 子 , 折 荷 葉 等 , 均 號 稱 為 長 生 不 老 的 仙 藥 。 比 較 實 用 的 藥 方 有 曬 槐 汁 治 痔 , 煎 苦 瓠 治 眼 , 摘 瓜 蒂 治 下 痢 等 等 不 一 而 足 。 其 功 效 如 何 , 就 只 有 試 過 的 人 才 知 道 了 。


 


全國各地的七夕習俗


 【河北省】

舊 時 的 北 京 , 每 逢 七 夕 , 梨 園 必 定 搬 演 《 長 生 殿 》 中 的 〈 密 誓 〉 一 齣 來 賀 節 。 民 國 以 後 , 王 惠 芳 、 王 瑤 卿 又 編 演 牛 郎 、 織 女 故 事 , 名 為 《 天 河 配 》 , 大 為 轟 動 , 遂 取 代 了 《 密 誓 》 而 成 為 每 年 七 夕 必 演 的 劇 目 。

北 京 的 七 夕 又 稱 「 巧 節 會 」 或 「 女 孩 節 」 , 當 夜 人 家 均 搭 建 大 棚 , 張 掛 七 夕 牽 牛 織 女 圖 , 陳 設 瓜 果 酒 餅 蔬 菜 肉 脯 , 邀 請 女 子 赴 會 , 飲 宴 盡 歡 。

永 平 府 以 七 夕 為 牛 生 日 , 據 說 掛 花 枝 於 牛 角 可 免 災 禍 , 當 日 並 以 麵 餅 賞 牧 童 。 又 傳 說 喜 鵲 、 烏 鴉 當 晚 搭 橋 以 渡 牛 、 女 , 所 以 次 日 頭 上 皆 禿 。

肅 寧 縣 於 七 夕 清 洗 油 器 瓶 罐 之 類 , 據 說 當 天 清 洗 特 別 容 易 , 只 輕 輕 一 沖 就 潔 淨 了 。


【山東省】

堂 邑 縣 於 七 夕 造 雲 麵 、 祭 丘 隴 , 稱 為 「 薦 新 」 。

單 縣 的 少 女 乞 巧 時 邊 拜 邊 唱 : 「 天 皇 皇 、 地 皇 皇 、 俺 請 七 姐 下 天 堂 。 不 圖 你 的 針 , 不 圖 你 的 線 , 先 學 你 的 七 十 二 樣 好 手 段 。 」

鄄 城 、 曹 縣 、 平 原 等 地 有 吃 巧 巧 飯 乞 巧 的 風 俗 。 七 個 要 好 的 姑 娘 集 糧 集 菜 包 餃 子 , 把 一 枚 銅 錢 、 一 根 針 及 一 個 紅 棗 分 別 包 入 三 個 水 餃 裏 。 據 說 , 吃 到 錢 的 有 福 、 吃 到 針 的 手 巧 、 吃 到 棗 的 早 婚 。

日 照 縣 的 婦 女 在 七 夕 這 一 天 都 要 洗 頭 , 據 說 這 天 洗 頭 後 , 頭 髮 明 亮 柔 軟 , 沒 有 汗 臭 味 。


【山西省】

平 遙 縣 於 七 夕 在 田 禾 上 掛 花 紅 紙 條 以 避 冰 雹 。

廣 靈 縣 於 七 夕 折 柳 枝 , 掛 楮 錢 插 於 田 中 , 報 答 田 公


【陜西省】

白 水 縣 於 七 月 七 日 男 家 贈 禮 物 給 女 家 , 禮 品 之 豐 盛 幾 乎 與 聘 禮 相 當 。

蒲 城 縣 於 七 夕 迎 回 新 嫁 的 女 兒 , 稱 為 「 避 節 」 。 避 節 的 原 因 是 因 為 怕 王 母 娘 娘 拆 散 新 婚 夫 婦 的 幸 福 生 活 。 所 以 暫 避 娘 家 以 求 長 久 的 團 圓 。


【江蘇省】

無 錫 縣 乞 巧 女 子 以 雜 花 浸 水 , 置 於 庭 中 過 夜 。 次 日 清 晨 取 以 洗 面 , 據 說 能 使 容 貌 更 加 美 麗 。

吳 縣 女 子 七 月 七 日 搗 鳳 仙 花 汁 染 指 甲 。 江 南 一 帶 , 七 夕 這 天 要 送 五 彩 繩 。 因 為 喜 鵲 在 天 上 搭 橋 , 需 要 人 間 支 援 大 量 的 繩 子 。 於 是 , 姑 娘 們 把 端 午 節 時 帶 在 孩 子 身 上 的 五 彩 繩 解 下 來 , 扔 到 屋 頂 上 , 好 讓 喜 鵲 銜 上 天 去 搭 橋 。


【浙江省】

開 化 縣 七 夕 童 男 女 晨 起 後 , 以 木 槿 葉 舂 水 洗 頭 髮 。


【江西省】

七 月 七 日 婦 女 以 諸 瓜 果 及 糖 蜜 浸 於 水 中 , 露 天 中 放 置 一 夜 , 次 日 晨 起 飲 此 水 , 稱 為 「 巧 水 」 。


【湖北省】

彝 陵 州 七 夕 家 家 點 荷 葉 燈 , 取 大 荷 葉 , 插 燭 灌 脂 其 中 , 燃 置 於 竿 頭 , 樹 立 於 門 外 。 據 說 秦 朝 時 , 白 起 意 欲 夜 燒 彝 陵 , 因 看 到 城 中 多 燈 才 打 消 此 意 , 鄉 人 便 點 荷 葉 燈 以 紀 念 此 事 。


【湖南省】

新 田 縣 民 多 於 此 日 為 兒 女 定 婚 嫁 大 事 。


【福建省】

長 汀 縣 的 小 學 生 七 夕 清 晨 一 邊 唱 歌 , 一 邊 擊 鼓 , 以 竹 子 懸 挂 紙 葫 蘆 , 將 所 作 的 功 課 紙 藏 於 其 中 , 帶 至 郊 外 焚 毀 , 稱 之 乞 巧 。

漳 州 府 女 子 乞 巧 後 , 以 熱 豆 相 饋 贈 , 稱 之 「 結 緣 」 。

閩 東 女 子 乞 巧 必 備 的 祭 品 有 五 子 ( 桂 圓 、 紅 棗 、 榛 子 、 花 生 、 瓜 子 ) 、 鮮 花 、 茶 、 酒 、 香 爐 。 男 子 則 以 帶 角 羊 頭 祭 魁 星 。 拜 完 魁 星 後 , 必 玩 一 種 「 取 功 名 」 的 遊 戲 。 以 桂 圓 、 榛 子 、 花 生 三 種 果 干 代 表 狀 元 、 榜 眼 、 探 元 。 將 果 干 往 桌 上 投 擲 , 如 桂 圓 滾 至 某 人 面 前 , 某 人 即 中 狀 元 , 眾 人 向 狀 元 敬 酒 一 杯 , 再 依 次 類 推 , 直 至 每 個 人 都 有 功 名 為 止 。

 【廣東省】

龍 門 縣 七 夕 雞 初 鳴 時 , 即 往 河 邊 汲 水 貯 於 家 中 , 以 治 療 熱 病 。

揭 陽 縣 七 月 七 日 祭 房 中 神 以 報 答 祂 幫 助 產 育 之 功 。

潮 州 舊 俗 , 七 夕 眾 集 年 青 姑 娘 七 人 , 每 人 剪 苧 麻 布 一 尺 , 用 布 遮 目 , 仰 望 牛 女 雙 星 , 以 所 「 見 」 的 景 象 卜 吉 凶 。

廣 東 的 民 間 傳 說 , 牛 女 分 手 時 會 掉 眼 淚 , 落 到 葡 萄 棚 裏 , 會 使 酸 葡 萄 變 甜 。
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itle


 


 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七夕的習俗

 千 百 年 來 , 牛 郎 、 織 女 的 故 事 變 得 家 喻 戶 曉 。 每 年 到 了 七 夕 的 晚 上 , 大 家 就 會 出 門 去 看 牽 牛 、 織 女 星 渡 河 相 會 。 根 據 《 五 王 傳 》 ( 見 引 於 唐 徐 堅 ( 六 五 九 ~ 七 二 九 ) 所 修 的 《 初 學 記 》 卷 四 ) 記 載 , 傳 說 西 漢 的 竇 太 后 ( 逝 於 公 元 前 一 四 七 ) 自 小 禿 頭 , 家 人 嫌 她 醜 陋 , 就 不 准 她 出 門 看 星 。 當 然 , 並 不 是 每 個 女 孩 都 像 竇 后 小 時 候 一 樣 的 不 幸 。 事 實 上 , 七 夕 的 重 頭 戲 就 在 這 些 女 孩 的 身 上 呢 ! 因 為 傳 說 中 , 織 女 的 手 藝 極 巧 , 能 織 出 雲 彩 一 般 美 麗 的 天 衣 。 為 了 使 自 己 也 能 擁 有 織 女 一 般 的 巧 手 , 在 少 女 之 間 , 遂 發 展 出 了 一 種 「 乞 巧 」 的 習 俗 。

西 晉 葛 洪 ( 二 八 四 ~ 三 六 三 ) 的 《 西 京 雜 記 》 說 : 「 漢 綵 女 常 以 七 月 七 日 穿 七 孔 針 於 開 襟 樓 」 。 可 見 乞 巧 的 習 俗 大 約 早 在 漢 代 就 形 成 了 , 只 不 過 是 後 來 才 和 牛 郎 、 織 女 的 故 事 相 結 合 。 根 據 陳 元 靚 ( 約 當 十 三 世 紀 前 期 在 世 ) , 《 歲 時 廣 記 》 所 收 集 的 資 料 記 載 , 乞 巧 用 的 針 就 分 雙 眼 、 五 孔 、 七 孔 、 九 孔 之 多 。 七 夕 晚 上 , 手 拿 絲 線 , 對 著 月 光 穿 針 , 看 誰 先 穿 過 就 是 「 得 巧 」 。 另 一 種 丟 針 卜 巧 的 方 法 , 是 在 七 夕 的 中 午 , 放 一 盆 水 在 太 陽 下 曝 曬 , 過 了 一 段 時 間 後 , 空 間 中 的 塵 土 就 會 在 水 面 上 結 成 一 層 薄 膜 。 這 時 把 針 丟 在 水 裏 , 有 了 薄 膜 的 支 撐 , 針 會 浮 在 水 面 上 。 再 看 看 水 中 所 呈 現 的 針 影 , 如 果 成 為 雲 彩 、 花 朵 、 鳥 獸 之 形 , 就 是 得 巧 。 反 之 , 若 呈 現 細 如 線 、 粗 如 槌 的 影 子 , 就 是 未 能 得 巧 。

除 此 之 外 , 七 夕 當 天 還 得 在 月 下 設 一 香 案 , 供 上 水 果 、 鮮 花 向 織 女 乞 巧 。 據 吳 淑 ( 九 四 七 ~ 一 ○ ○ 二 ) 《 秘 閣 閒 話 》 ( 見 引 於 《 歲 時 廣 記 》 ‧ 卷 二 十 七 ) 的 記 載 , 蔡 州 有 位 丁 姓 女 子 , 十 分 擅 長 女 紅 。 有 一 年 七 夕 她 乞 巧 時 , 看 到 一 枚 流 星 掉 在 她 的 香 案 。 第 二 天 早 上 一 看 , 原 是 隻 金 梭 。 從 此 之 後 , 她 的 「 巧 思 益 進 」 。

乞 巧 的 方 式 之 多 , 甚 至 連 祭 織 女 的 供 品 也 可 派 上 用 場 。 供 品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是 瓜 果 , 如 果 夜 裏 有 蟢 子 ( 一 種 小 蜘 蛛 ) 在 瓜 果 上 結 網 , 就 表 示 該 女 子 已 得 巧 。 講 究 一 點 的 , 如 《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》 ( 作 者 王 仁 裕 八 八 ○ ~ 九 五 六 ) 卷 下 中 所 記 載 的 唐 朝 宮 女 , 就 把 蟢 子 放 在 小 盒 子 中 , 第 二 天 早 晨 打 開 來 看 。 如 果 網 結 得 密 整 齊 , 就 是 巧 乞 得 多 , 如 果 結 得 稀 疏 又 不 整 齊 , 就 是 巧 乞 得 少 。

另 有 竊 聽 哭 聲 之 說 , 據 說 必 須 要 是 個 童 女 , 在 夜 闌 人 靜 之 時 , 悄 悄 的 走 近 古 井 之 旁 , 或 是 葡 萄 架 下 , 屏 息 靜 聽 , 隱 隱 之 中 如 果 能 聽 到 牛 郎 、 織 女 對 談 或 是 哭 泣 的 聲 音 , 此 女 必 能 得 巧 。

《 新 唐 書 , 百 官 志 》 ( 成 於 一 ○ 六 ○ ) 記 載 , 織 染 署 七 月 七 日 祭 杼 , 應 可 算 是 另 一 種 型 式 的 乞 巧 。

婦 女 間 乞 巧 , 男 子 也 沒 閒 著 。 俗 傳 七 月 七 日 是 魁 星 的 生 日 。 魁 星 主 文 事 , 想 求 取 功 名 的 讀 書 人 特 別 崇 敬 魁 星 , 所 以 一 定 在 七 夕 這 天 祭 拜 祂 , 祈 求 祂 保 佑 自 己 考 運 亨 通 。

魁 星 爺 就 是 魁 斗 星 , 廿 八 宿 中 的 奎 星 , 為 北 斗 七 星 的 第 一 顆 星 , 也 叫 魁 星 或 魁 首 。 古 代 士 子 中 狀 元 時 稱 「 大 魁 天 下 士 」 或 「 一 舉 奪 魁 」 , 都 是 因 為 魁 星 主 掌 考 運 的 緣 故 。

根 據 民 間 傳 說 , 魁 星 爺 生 前 長 相 奇 醜 , 臉 上 長 滿 斑 點 , 又 是 個 跛 腳 。 有 人 便 寫 了 一 首 打 油 詩 來 取 笑 他 :


不 揚 何 用 飾 鉛 華 , 縱 使 鉛 華 也 莫 遮 。
娶 得 麻 姑 成 兩 美 , 比 來 蜂 室 果 無 差 。
鬚 眉 以 下 鴻 留 爪 , 口 鼻 之 旁 雁 踏 沙 。
莫 是 簷 前 貪 午 睡 , 風 吹 額 上 落 梅 花 。

相 君 玉 趾 最 離 奇 , 一 步 高 來 一 步 低 。
款 款 行 時 身 欲 舞 , 飄 飄 踱 處 乎 如 口 。
祇 緣 世 路 皆 傾 險 , 累 得 芳 蹤 盡 側 欹 。
莫 笑 腰 枝 常 半 折 , 臨 時 搖 曳 亦 多 姿 。


然 而 這 位 魁 星 爺 志 氣 奇 高 , 發 憤 用 功 , 竟 然 高 中 了 。 皇 帝 殿 試 時 , 問 他 何 臉 上 全 是 斑 點 , 他 答 道 : 「 麻 面 滿 天 星 」 ; 問 他 的 腳 為 何 跛 了 , 他 答 道 : 「 獨 腳 跳 龍 門 」 。 皇 帝 很 滿 意 , 就 錄 取 了 他 。

另 一 種 完 全 不 同 的 傳 說 , 說 魁 星 爺 生 前 雖 然 滿 腹 學 問 , 可 惜 每 考 必 敗 , 便 悲 憤 得 投 河 自 殺 了 。 豈 料 竟 被 鰲 魚 救 起 , 昇 天 成 了 魁 星 。

因 為 魁 星 能 左 右 文 人 的 考 運 , 所 以 每 逢 七 月 七 日 他 的 生 日 , 讀 書 人 都 鄭 重 的 祭 拜 。

青 年 男 女 乞 智 、 乞 巧 , 希 望 自 己 的 技 藝 才 能 高 人 一 等 , 而 已 婚 的 、 年 老 的 、 貧 的 、 富 的 , 莫 不 各 懷 所 願 。 於 是 七 夕 儼 然 成 了 一 個 許 願 的 日 子 。 晉 周 處 ( 二 四 ○ ~ 二 九 九 ) 《 風 土 記 》 上 說 , 七 夕 當 夜 , 拜 牛 郎 、 織 女 時 , 馬 上 下 拜 , 說 出 自 己 的 願 望 , 不 管 是 乞 富 、 乞 壽 、 乞 子 , 莫 不 靈 驗 。 但 是 所 乞 求 的 願 望 一 次 只 能 有 一 種 , 而 且 要 連 乞 三 年 才 會 應 驗 。

據 說 七 夕 的 天 河 , 還 可 預 告 當 年 的 收 成 , 天 河 明 顯 , 收 成 就 好 , 糧 價 就 低 ; 天 河 晦 暗 , 收 成 就 不 好 , 糧 價 就 貴 。 有 的 地 區 在 七 夕 作 「 青 苗 會 」 乞 穀 , 也 是 一 種 許 願 的 活 動 。

祭 祀 牛 郎 、 織 女 的 供 品 中 , 還 有 一 種 造 形 奇 特 的 玩 偶 , 稱 為 「 磨 喝 樂 」 或 「 摩 訶 羅 」 、 「 魔 合 羅 」 等 等 , 因 為 是 梵 文 音 譯 , 所 以 不 太 一 致 。 磨 喝 樂 原 是 佛 教 的 天 龍 八 部 神 之 一 , 當 年 曾 是 一 個 國 王 。 有 一 位 仙 人 犯 了 罪 , 被 禁 在 安 后 園 裏 。 國 王 忘 記 了 這 回 事 , 有 六 日 未 供 奉 飲 食 。 因 此 被 罰 墜 入 黑 繩 地 獄 , 過 了 六 萬 年 才 脫 身 成 胎 , 又 過 六 年 才 出 世 。 六 歲 出 家 成 佛 , 得 道 後 , 入 大 乘 , 久 住 世 間 者 乃 其 變 化 身 。

佛 教 傳 入 中 國 後 , 漢 人 從 佛 經 中 吸 收 這 個 神 名 , 用 來 為 玩 偶 命 名 。 孟 元 老 的 《 東 京 夢 華 錄 》 ( 序 於 一 一 四 七 年 ) 卷 八 記 載 , 每 年 七 月 七 日 , 在 開 封 的 「 潘 樓 街 東 宋 門 外 瓦 子 、 州 西 梁 門 外 瓦 子 、 北 門 外 、 南 朱 雀 門 外 街 及 馬 行 街 內 , 皆 賣 磨 喝 樂 , 乃 小 塑 土 偶 耳 」 。 其 實 宋 朝 稍 晚 以 後 的 磿 喝 樂 , 已 不 再 是 小 土 偶 了 , 相 反 的 , 愈 作 愈 精 緻 。 磨 喝 樂 的 大 小 、 姿 態 不 一 , 最 大 的 高 至 三 尺 , 與 真 的 小 孩 于 相 上 下 。 製 作 的 材 料 則 有 以 象 牙 雕 鏤 或 用 龍 涎 佛 手 香 雕 成 的 , 磨 喝 樂 的 裝 扮 , 更 是 極 盡 精 巧 之 能 事 , 有 以 彩 繪 木 雕 為 欄 座 , 或 用 紅 砂 碧 籠 當 罩 子 。 手 中 所 持 的 玩 具 也 多 以 金 玉 寶 石 來 裝 飾 。 一 對 磨 喝 樂 的 造 價 往 往 高 達 數 千 錢 。

東 京 城 裏 所 賣 的 磨 喝 樂 , 以 來 自 蘇 州 的 最 為 精 巧 , 號 稱 天 下 第 一 。 用 來 進 貢 宮 裏 的 磨 喝 樂 , 其 可 愛 精 緻 自 不 在 話 下 , 奢 侈 一 點 的 , 甚 至 以 金 銀 鑄 造 而 成 。 於 是 有 人 作 了 這 麼 一 首 嘲 弄 的 小 詞 :


天 上 佳 期 , 九 衢 燈 月 交 輝 。
摩 喝 孩 兒 , 鬥 巧 爭 奇 。
載 短 簷 珠 子 帽 , 披 小 鏤 金 衣 。
嗔 眉 笑 眼 , 百 般 的 斂 手 相 宜 。
轉 晴 地 工 功 不 少 , 引 得 人 愛 後 如 痴 。
快 輸 錢 , 需 要 撲 , 不 問 歸 遲 。
歸 來 猛 醒 , 爭 如 我 活 底 孩 兒 。

其 實 , 磨 喝 樂 應 是 婦 女 乞 子 時 所 供 的 吉 祥 之 物 , 但 從 磨 喝 樂 的 生 平 中 , 我 們 找 不 出 任 何 與 七 夕 或 求 子 有 關 的 事 跡 。 儘 管 如 此 , 七 夕 供 奉 磨 喝 樂 的 手 中 經 常 拿 著 一 枝 荷 葉 , 因 此 在 七 夕 時 , 許 多 小 孩 子 也 都 打 扮 得 服 飾 鮮 麗 , 手 持 荷 葉 , 在 大 街 小 巷 遊 行 嬉 戲 。

除 了 磨 喝 樂 以 外 , 北 宋 汴 京 城 到 了 七 夕 前 幾 天 , 市 面 上 還 會 推 出 各 式 應 節 的 特 殊 產 品 。 例 如 以 蠟 鑄 成 牛 郎 、 織 女 故 事 中 的 人 物 , 或 作 成 鳧 鷹 、 鴛 鴦 、 鸂 鶆 、 龜 魚 等 動 物 之 形 , 稱 之 為 「 水 上 浮 」 。 又 有 蠟 製 的 嬰 兒 玩 偶 , 讓 婦 女 買 回 家 浮 於 水 上 , 以 為 宜 子 之 祥 , 稱 為 「 化 生 」 。 又 在 七 夕 前 幾 天 , 先 在 小 木 板 上 敷 一 層 土 , 播 下 粟 米 的 種 子 , 讓 它 生 出 綠 油 油 的 嫩 苗 , 再 擺 一 些 小 茅 屋 、 花 木 在 上 面 , 作 成 田 舍 人 家 小 村 落 的 模 樣 , 稱 為 「 穀 板 」 , 或 將 綠 豆 、 小 豆 、 小 麥 等 浸 於 磁 碗 中 , 等 它 長 出 數 寸 的 芽 , 再 以 紅 、 藍 絲 繩 紮 成 一 束 , 稱 為 「 種 生 」 , 又 叫 「 五 生 盆 」 或 「 生 花 盆 」 。 南 方 各 地 也 稱 為 「 泡 巧 」 , 將 長 出 的 豆 芽 稱 為 巧 芽 , 甚 至 以 巧 芽 取 代 針 , 拋 在 水 面 乞 巧 。 七 月 也 是 荷 花 盛 開 之 際 , 有 人 便 動 腦 筋 , 折 下 未 開 的 荷 花 , 作 成 假 的 雙 頭 蓮 , 造 形 可 愛 , 頗 受 時 人 歡 迎 。

這 許 多 應 節 植 物 作 成 的 各 色 花 樣 , 充 分 顯 現 了 一 個 盛 夏 節 日 的 活 潑 朝 氣 。 而 夏 季 特 有 的 炎 熱 陽 光 , 又 促 成 了 另 一 項 七 夕 的 習 俗 ─ ─ 曬 書 、 曬 衣 。

漢 崔 寔 ( 逝 於 一 七 ○ ) 的 《 四 民 月 令 》 說 : 「 ( 七 月 七 日 ) 曝 經 書 及 衣 裳 不 蠹 」 。 現 代 的 科 學 報 告 指 出 , 日 光 中 所 含 的 紫 外 線 , 的 確 具 有 殺 菌 的 效 果 , 可 見 《 四 民 月 令 》 的 這 項 記 載 頗 符 合 科 學 精 神 。 歷 史 上 關 於 文 人 曬 書 、 曬 衣 的 習 俗 有 過 幾 則 有 趣 的 小 故 事 , 據 王 隱 ( 約 三 一 七 年 前 後 在 世 ) 的 《 晉 書 》 卷 十 記 載 , 司 馬 懿 當 年 因 位 高 權 重 , 頗 受 曹 操 的 猜 忌 。 有 鑑 於 當 時 政 治 的 黑 暗 , 為 求 自 保 , 他 便 裝 瘋 病 躲 在 家 裏 。 魏 武 帝 仍 然 不 大 放 心 , 就 派 了 一 個 親 信 令 史 暗 中 探 查 真 相 。 時 值 七 月 七 日 , 裝 瘋 的 司 馬 懿 也 在 家 中 曬 書 。 令 史 回 去 稟 報 魏 武 帝 , 魏 武 帝 馬 上 下 令 要 司 馬 懿 回 朝 任 職 , 否 則 即 刻 收 押 。 司 馬 懿 只 乖 乖 的 遵 命 回 朝 。

另 有 一 種 人 , 在 亂 世 中 , 以 放 浪 形 骸 來 表 達 心 中 的 鬱 悶 。 他 們 蔑 視 禮 法 , 反 對 時 俗 。 劉 義 慶 ( 四 ○ 三 ~ 四 四 四 ) 的 《 世 說 世 語 》 卷 二 十 五 說 , 七 月 七 日 人 人 曬 書 , 只 有 郝 隆 跑 到 太 陽 底 下 去 躺 著 。 人 家 問 他 為 什 麼 , 他 回 答 : 「 我 曬 書 」 。 這 一 方 面 是 蔑 視 曬 書 的 習 俗 , 另 一 方 面 也 是 誇 耀 自 己 腹 中 的 才 學 。 曬 肚 皮 也 就 是 曬 書 。 漢 代 曬 衣 的 風 俗 在 魏 晉 時 為 豪 門 富 室 製 造 了 誇 耀 財 富 的 機 會 。 名 列 「 竹 林 七 賢 」 的 阮 咸 就 瞧 不 起 這 種 作 風 。 七 月 七 日 , 當 他 的 鄰 居 曬 衣 時 , 只 見 架 上 全 是 綾 羅 綢 緞 , 光 彩 奪 目 。 而 阮 咸 不 慌 不 忙 皂 用 竹 竿 挑 起 一 件 破 舊 的 衣 服 , 有 人 問 他 在 幹 什 麼 , 他 說 : 「 未 能 免 俗 , 聊 復 爾 耳 ! 」 由 這 幾 則 小 故 事 看 來 , 就 知 道 當 時 七 夕 曬 書 、 曬 衣 的 風 俗 有 多 盛 了 。

以 上 所 述 , 大 多 是 民 間 過 七 夕 的 逸 事 , 而 古 代 的 宮 廷 又 是 如 何 渡 過 七 夕 的 呢 ?

貴 為 一 國 之 君 , 皇 室 的 排 場 自 然 非 平 民 可 比 。 南 朝 的 齊 武 帝 ( 四 八 三 ~ 四 九 三 ) 曾 興 建 一 座 城 樓 , 每 逢 七 夕 , 宮 人 都 登 樓 穿 針 , 稱 為 「 穿 針 樓 」 。 歷 史 上 著 名 的 風 流 天 子 唐 玄 宗 ( 七 一 二 ~ 七 五 五 ) 也 非 常 重 視 七 夕 。 他 在 宮 中 建 造 了 一 座 乞 巧 樓 , 樓 高 百 尺 , 可 容 納 數 十 人 。 又 在 樓 上 陳 設 各 色 瓜 果 酒 脯 祭 祀 牛 郎 、 織 女 。 宮 中 的 妃 嬪 們 則 各 賜 以 九 孔 針 、 五 色 線 , 在 月 下 穿 針 , 先 穿 過 者 為 得 巧 。 同 時 還 有 音 樂 演 奏 , 歡 樂 達 旦 , 引 得 人 家 爭 相 倣 效 。

 在 許 多 七 夕 的 傳 說 , 又 以 唐 玄 宗 與 楊 貴 妃 的 愛 情 故 事 最 為 膾 炙 人 口 。 古 代 的 天 子 擁 有 三 宮 六 院 根 本 是 極 平 常 的 事 。 每 位 後 宮 佳 麗 莫 不 使 出 渾 身 解 數 來 爭 取 君 王 的 寵 幸 , 她 們 所 憑 藉 的 最 大 本 錢 就 是 美 貌 。 但 , 俗 語 說 : 「 色 衰 愛 馳 」 , 就 連 集 三 千 寵 愛 於 一 身 的 楊 貴 妃 , 亦 不 免 有 秋 扇 見 捐 的 恐 懼 。 某 年 七 夕 , 在 夜 涼 如 水 的 長 生 殿 , 楊 貴 妃 看 著 天 上 的 牽 牛 、 織 女 星 , 除 了 羨 慕 他 們 堅 貞 的 愛 情 外 , 同 時 也 興 起 了 對 自 己 地 位 的 感 概 。 忍 不 住 吐 露 了 自 己 的 心 事 。 唐 玄 宗 聽 了 以 後 , 也 深 受 感 動 , 便 和 立 下 了 「 願 生 生 世 世 為 夫 妻 」 的 誓 約 。 這 段 淒 美 的 愛 情 , 經 過 後 代 文 人 的 彩 筆 描 繪 , 變 得 家 喻 戶 曉 。 白 居 易 的 《 長 恨 歌 》 及 洪 昇 的 《 長 生 殿 》 都 是 文 學 史 上 不 朽 的 名 篇 。 《 長 恨 歌 》 中 的 「 七 月 七 日 長 生 殿 , 夜 半 無 人 私 語 時 , 在 天 願 為 比 翼 鳥 , 在 地 願 為 連 理 枝 」 。 更 是 傳 頌 一 時 的 名 句 。

另 一 位 浪 漫 國 君 ─ ─ 南 唐 後 主 李 煜 ( 九 六 一 ~ 九 七 五 ) , 在 未 亡 國 前 , 宮 中 的 生 活 極 盡 風 雅 之 能 事 。 每 到 七 夕 , 就 命 宮 女 在 宮 中 用 紅 白 羅 百 匹 , 拉 開 象 徵 天 河 , 隔 天 再 收 起 。 李 後 主 降 宋 後 , 過 著 遭 人 軟 禁 的 生 活 。 有 一 年 七 夕 , 他 因 思 念 故 國 , 就 填 了 一 首 詞 「 小 樓 昨 夜 又 東 風 , 故 國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」 還 召 來 以 前 的 宮 女 演 唱 。 宋 太 宗 ( 九 七 六 ~ 九 九 七 ) 知 道 以 後 大 怒 , 下 令 賜 死 。 一 代 詞 人 竟 以 七 夕 而 喪 命 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itle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起源



每 年 農 曆 的 七 月 七 日 , 即 七 夕 , 又 稱 乞 巧 節 , 這 個 節 日 和 牛 郎 、 織 女 的 神 話 傳 說 有 十 分 密 切 的 關 係 。
牛 郎 、 織 女 之 名 始 見 於 《 詩 經 》 小 雅 ‧ 「 大 東 」 :



維 天 有 漢 , 監 亦 有 光 。 跂 彼 織 女 , 終 日 七 襄 。
雖 則 七 襄 , 不 成 報 章 ,
皖 彼 牽 牛 , 不 以 服 箱 。



但 這 首 詩 中 的 牛 郎 、 織 女 , 充 其 量 只 是 兩 個 星 宿 的 人 格 化 , 還 談 不 上 是 傳 說, 一 直 要 到 東 漢 ( 二 五 ~ 二 二 ○ ) 的 《 古 詩 十 九 首 》 , 才 在 牛 、 女 之 間 添 加 了 悲 劇 的 愛 情 色 彩 :


迢 迢 牽 牛 星 , 皎 皎 河 漢 女 。
纖 纖 擢 素 手 , 札 札 弄 機 杼 。
終 日 不 成 章 , 泣 涕 零 如 雨 。
河 漢 清 且 淺 , 相 去 復 幾 許 ?
盈 盈 一 水 間 , 脈 脈 不 得 語 。




至 於 牛 郎 、 織 女 傳 說 的 梗 概 , 則 在 南 北 朝 時 漸 漸 成 型 。 《 歲 時 廣 記 》 引 南 朝 梁 殷 芸 ( 四 七 一 ~ 五 二 九 ) 的 《 小 說 》 道 :


天 河 之 東 有 織 女 , 天 帝 之 子 也 。 年 年 機 杼 勞 役 , 織 成 雲 錦 天 衣 , 容 貌 不 暇 整 。 帝 憐 其 獨 處 , 許 嫁 河 西 牽 牛 郎 , 嫁 後 遂 廢 織 紉 。 天 帝 怒 , 責 令 歸 河 東 , 許 一 年 一 度 相 會 。



但 這 段 記 載 中 完 全 沒 有 提 到 七 夕 。 一 直 要 到 梁 朝 宗 懍 ( 約 五 ○ ○ ~ 五 六 三 年 ) 的 《 荊 楚 歲 時 記 》 才 明 確 的 指 出 : 「 七 月 七 日 是 牽 牛 、 織 女 聚 會 之 夜 」 。 時 間 、 人 物 均 已 確 定 後 , 牛 郎 、 織 女 的 故 事 經 過 代 代 的 口 耳 相 傳 , 及 民 間 創 作 者 不 斷 的 增 飾 、 潤 色 之 後 , 遂 發 展 成 一 個 情 節 豐 富 、 動 人 的 民 間 傳 說 。 以 下 所 述 , 則 是 綜 合 數 種 傳 說 的 複 合 本 。

 



七夕的傳說

 傳 說 古 時 候 有 個 善 良 的 年 輕 人 , 名 叫 牛 郎 。 他 的 父 母 早 逝 , 跟 著 兄 嫂 過 活 。 苛 刻 的 嫂 子 常 常 欺 負 他 , 最 後 還 唆 使 兄 弟 二 人 分 家 , 自 己 占 據 了 土 地 和 房 屋 , 只 把 一 條 老 牛 分 給 牛 郎 。

這 條 老 牛 卻 不 是 一 般 的 牛 , 而 是 天 上 的 金 牛 星 變 的 , 它 因 為 觸 犯 了 玉 皇 大 帝 的 天 條 , 被 玉 帝 貶 到 凡 間 為 牛 。 它 看 見 善 良 的 牛 郎 受 人 欺 負 , 就 決 定 要 幫 助 他 。 有 一 天 , 它 忽 然 開 口 告 訴 牛 郎 , 東 邊 的 山 下 有 一 個 湖 , 每 天 黃 昏 會 有 七 個 仙 女 下 到 這 個 湖 裏 洗 澡 。 只 要 牛 郎 偷 走 其 中 的 一 件 衣 裳 , 那 個 仙 女 無 法 返 回 天 宮 , 就 會 留 下 來 作 他 的 妻 子 。

聽 了 老 牛 的 話 , 牛 郎 果 然 偷 偷 藏 起 其 中 一 位 仙 女 的 衣 裳 。 等 到 仙 女 們 洗 完 澡 要 回 天 宮 時 , 年 紀 最 小 的 織 女 才 發 現 自 己 的 衣 裳 不 見 了 , 急 得 哭 了 起 來 。 這 時 牛 郎 捧 著 她 的 衣 裳 出 現 , 要 求 織 女 答 應 作 他 的 妻 子 才 把 衣 裳 還 給 她 。 織 女 看 牛 郎 忠 厚 老 實 , 便 含 羞 的 答 應 了 。

倆 人 成 親 後 生 了 一 對 子 女 , 男 耕 女 織 , 生 活 十 分 幸 福 美 滿 。 但 那 頭 忠 心 的 老 牛 卻 死 了 。 死 前 它 告 訴 牛 郎 , 在 它 死 後 , 剝 下 它 的 皮 , 遇 到 困 難 時 , 就 會 派 上 用 場 。

織 女 嫁 給 牛 郎 的 消 息 傳 回 去 天 庭 後 , 玉 皇 大 帝 大 分 震 怒 , 就 派 王 母 娘 娘 下 凡 去 抓 織 女 回 來 。 牛 郎 回 家 後 看 不 到 織 女 , 急 得 和 兩 個 孩 子 放 聲 痛 哭 。 忽 然 之 間 想 起 了 老 牛 的 叮 囑 , 就 披 上 牛 皮 , 用 一 擔 籮 筐 挑 兩 個 孩 子 , 飛 快 地 追 趕 王 母 娘 娘 及 織 女 。 靠 著 牛 皮 的 神 奇 魔 力 , 牛 郎 飛 也 似 的 追 上 他 們 。 這 時 , 王 母 娘 娘 心 中 一 急 , 就 拔 下 頭 上 的 金 簪 子 , 往 地 上 一 劃 , 馬 上 出 現 了 一 道 波 濤 洶 湧 的 天 河 , 把 牛 郎 和 織 女 分 隔 兩 邊 。 牛 郎 和 一 雙 兒 女 站 在 河 邊 大 哭 , 哭 聲 驚 動 了 玉 皇 大 帝 , 他 一 看 兩 個 孩 子 很 可 憐 , 就 叫 他 們 全 家 每 年 七 月 七 日 相 會 一 次 。

 於 是 每 年 到 了 七 夕 , 就 有 無 數 的 喜 鵲 飛 上 天 去 , 搭 成 了 一 座 鵲 橋 , 讓 牛 郎 、 織 女 一 家 人 渡 河 相 會 。 據 說 每 年 的 七 夕 , 人 間 的 喜 鵲 就 會 變 少 , 因 為 它 們 都 飛 上 天 去 搭 橋 了 。 而 且 , 一 過 了 七 夕 , 喜 鵲 頭 上 的 毛 都 會 掉 落 , 就 是 因 為 七 夕 去 搭 橋 的 緣 故 。 又 說 七 夕 當 天 晚 上 一 定 會 下 雨 , 這 是 牛 郎 、 織 女 重 逢 後 喜 極 而 泣 的 淚 水 。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七夕詩詞選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










七夕夜女歌
(晉)無名氏

婉 孌 不 終 夕 , 一 別 周 年 期 。
桑 蠶 不 作 繭 , 盡 夜 長 懸 絲 。
七夕詞
( 唐 ) 崔 顥 ( 逝 於 七 五 四 )

長 安 城 中 月 如 練 , 家 家 此 夜 持 針 線 。
仙 裙 玉 佩 空 自 知 , 天 上 人 間 不 相 見 。
長 信 深 陰 夜 轉 幽 , 瑤 階 金 閣 數 螢 流 。
班 姬 此 夕 愁 無 限 , 河 漢 三 更 看 斗 牛 。
七夕
( 唐 ) 白 居 易 ( 七 七 二 ~ 八 四 六 )

煙 霄 微 月 澹 長 空 , 銀 漢 秋 期 萬 古 同 。
幾 許 歡 情 與 離 恨 , 年 年 並 在 此 宵 中 。
秋夕
( 唐 ) 杜 牧 ( 八 ○ 三 ~ 八 五 二 )

紅 燭 秋 光 冷 畫 屏 , 輕 羅 小 扇 撲 流 螢 。
天 階 夜 色 涼 如 水 , 坐 看 牽 牛 織 女 星 。
七夕
( 宋 ) 楊 璞 ( 約 九 二 一 ~ 一 ○ ○ 三 左 右 )

未 會 牽 牛 意 若 何 , 須 邀 織 女 弄 金 梭 。
年 年 乞 與 人 間 巧 , 不 道 人 間 巧 已 多 。
鵲橋仙
( 宋 ) 秦 觀 ( 一 ○ 四 九 ~ 一 一 ○ 一 )

纖 雲 弄 巧 , 飛 星 傳 恨 , 銀 漢 迢 迢 暗 渡 。
金 風 玉 露 一 相 逢 , 便 勝 卻 人 間 無 數 。

柔 情 似 水 , 佳 期 如 夢 , 忍 顧 鵲 橋 歸 路 。
兩 情 若 是 久 長 時 , 又 豈 在 朝 朝 暮 暮 。
 

 








七夕文昌橋上口占
( 明 ) 湯 顯 祖 ( 一 五 五 ○ ~ 一 六 一 七 )

共 言 烏 鵲 解 填 橋 , 解 度 天 河 織 女 橋 。
織 錦 機 中 聞 嘆 息 , 穿 針 樓 上 倚 逍 遙 。
新 歡 正 上 初 弦 月 , 舊 路 還 驚 截 道 飆 。
並 語 人 間 有 情 子 , 今 宵 才 是 可 憐 宵 。
七夕
( 清 ) 鄭 燮 ( 一 六 九 三 ~ 一 七 六 五 )

漏 盡 星 飛 頃 別 離 , 細 將 長 夜 說 相 思 。
別 年 又 有 新 愁 恨 , 不 得 重 提 舊 怨 詞 。
台灣竹枝詞(選一)
( 清 ) 錢 琦 ( 一 七 ○ 九 ~ 一 七 九 ○ )

五 采 亭 前 祝 七 娘 , 三 家 村 裏 拜 文 昌 。
橋 填 烏 鵲 星 聯 斗 , 天 上 人 間 各 自 忙 。


     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itle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
 



台灣的端午節習俗



 台 灣 地 處 亞 熱 帶 , 早 期 來 自 大 陸 的 移 民 多 無 法 適 應 這 裡 的 氣 候 , 死 於 瘴 癘 時 疫 者 , 時 有 所 聞 。 因 此 , 端 午 這 個 以 驅 疾 避 疫 為 基 本 精 神 的 節 日 , 便 顥 得 格 外 重 要 。

前 清 時 期 的 端 午 習 俗 , 可 以 王 瑛 曾 的 《 重 修 鳳 山 縣 誌 》 ( 十 七 六 四 年 ) 卷 三 附 錄 中 的 記 述 為 代 表 : 五 月 五 日 清 晨 , 燃 稻 梗 一 束 , 向 室 隅 薰 之 , 用 楮 錢 送 於 路 旁 , 名 日 送 蚊 。 門 楣 懸 蒲 艾 兼 插 禾 稗 , 謂 可 避 蚊 蚋 ; 榕 一 枝 , 謂 老 而 彌 健 。 彼 此 以 西 瓜 、 角 黍 相 饋 遺 。 好 事 者 於 海 口 淺 處 , 用 錢 或 布 為 標 , 三 皮 漁 般 爭 相 奪 取 , 勝 者 鳴 鑼 喝 采 , 號 日 鬥 龍 舟 。 午 為 小 兒 女 結 五 采 縷 , 男 繫 左 腕 , 女 繫 右 腕 , 名 日 神 鍊 。

民 間 另 有 一 種 說 法 , 認 為 插 艾 、 榕 能 使 身 體 強 健 。 俗 話 說 「 插 榕 較 勇 龍 , 插 艾 較 勇 健 」 。 私 塾 裡 的 學 生 , 照 例 要 在 端 什 節 送 紅 包 給 先 生 作 謝 禮 , 先 生 則 以 一 把 扇 子 作 為 回 禮 。

鈴 木 清 一 郎 的 《 台 灣 舊 慣 冠 婚 葬 祭 年 中 行 事 》 ( 一 九 三 四 年 ) 記 載 , 喪 期 中 的 家 庭 , 端 午 節 不 包 粽 子 , 而 是 由 親 友 贈 送 , 稱 之 為 「 送 節 」 。 喪 家 則 以 糖 做 為 回 禮 。 而 農 家 把 稱 為 「 福 金 」 的 金 紙 來 在 竹 竿 上 , 插 在 間 , 據 說 可 以 防 害 而 獲 豐 收 。 有 些 地 方 在 端 午 節 有 作 「 鹹 茶 」 的 習 俗 , 就 是 用 鹽 來 醃 紫 蘇 葉 和 蕃 石 榴 葉 , 據 說 可 以 當 藥 茶 , 清 除 一 切 毒 氣 。

日 治 時 代 的 屏 東 縣 佳 冬 鄉 , 還 有 在 端 午 節 這 天 打 石 戰 的 習 俗 。 石 戰 在 佳 冬 地 區 已 流 傳 了 數 百 年 , 每 年 到 了 端 午 節 前 幾 天 , 眾 人 紛 紛 拳 擦 掌 , 準 備 打 場 硬 仗 。 石 戰 以 村 落 為 單 位 , 組 織 一 如 軍 隊 , 並 設 有 參 謀 長 等 職 位 。 組 織 一 如 軍 隊 , 並 設 有 參 謀 長 等 職 位 。 男 人 在 「 前 線 」 擲 石 作 戰 。 婦 女 則 在 後 方 負 責 運 送 石 頭 。 單 況 淚 烈 時 , 動 輒 造 成 傷 亡 。 戰 勝 的 一 方 可 至 戰 敗 的 村 子 大 肆 吃 喝 一 番 。 戰 敗 的 村 民 則 落 荒 而 逃 。 若 不 幸 被 對 方 俘 虜 了 , 會 被 強 迫 脫 褲 處 罰 , 當 眾 羞 辱 一 番 。 這 項 奇 特 的 習 俗 , 據 說 可 保 一 整 年 好 運 , 所 以 佳 冬 人 樂 此 不 疲 。 但 是 因 為 石 戰 常 造 成 嚴 重 的 傷 亡 , 再 加 上 地 方 政 府 一 再 的 禁 止 , 遂 在 日 治 末 期 逐 漸 式 微 。

端 午 節 , 家 家 戶 戶 還 有 打 「 午 時 水 」 的 風 俗 。 午 時 水 指 的 就 是 端 午 節 中 午 打 上 的 井 水 。 據 說 午 時 水 用 來 泡 茶 釀 酒 特 別 香 醇 , 生 飲 甚 至 具 有 治 病 的 奇 效 。 有 諺 語 道 : 「 午 時 洗 目 睭 ( 眼 睛 ) , 明 到 若 烏 鶖 」 , 又 說 「 午 時 水 飲 一 嘴 , 較 好 補 藥 吃 三 年 」 。 最 富 傳 奇 色 彩 的 午 時 水 , 則 來 自 大 甲 鎮 砧 山 上 的 劍 井 。 傳 說 井 是 當 年 鄭 成 功 插 劍 禱 泉 的 地 點 , 而 自 又 相 傳 鎑 砧 山 盛 產 各 種 靈 藥 仙 草 , 於 是 劍 井 午 時 水 的 功 效 便 被 傳 說 得 神 奇 無 比 。 每 年 端 午 節 , 劍 井 旁 邊 爭 沒 午 時 水 的 人 總 是 擠 得 密 不 通 風 。 據 說 端 午 節 正 午 對 著 井 中 仔 細 觀 看 , 還 可 以 看 見 鄭 成 功 的 那 把 影 。 而 看 見 劍 影 的 人 , 這 一 年 一 定 無 災 厄 。

  划 龍 舟 , 台 灣 稱 為 「 扒 龍 船 」 。 據 《 民 俗 台 灣 》 一 卷 六 號 上 記 載 , 日 據 時 代 士 林 的 端 午 龍 舟 的 習 俗 如 下 : 自 五 月 初 一 起 , 就 先 到 水 邊 「 迎 水 神 」 。 初 五 正 午 , 即 敲 響 鑼 鼓 , 扛 起 龍 舟 到 河 岸 , 途 都 有 居 民 燒 香 禮 拜 。 俗 語 說 : 「 五 月 五 。 龍 船 鼓 , 滿 街 路 」 。 表 示 歡 迎 , 稱 為 「 接 龍 船 」 。 賽 過 龍 , 還 要 於 初 十 「 , 送 水 神 」 , 並 舉 行 「 謝 江 」 的 儀 式 。

台 中 南 屯 的 頭 店 , 自 清 朝 中 葉 , 就 有 在 開 春 後 , 穿 木 醒 穿 山 甲 的 習 俗 。 光 復 後 , 這 個 習 俗 固 定 在 每 年 的 端 什 節 舉 行 。 犁 頭 店 在 清 朝 , 是 台 中 最 繁 榮 的 地 區 , 據 說 , 這 是 因 為 當 地 位 居 穿 七 甲 穴 的 緣 故 。 所 以 , 當 地 居 民 每 年 端 午 都 會 穿 上 木 屐 , 來 回 重 踏 地 面 , 以 期 用 巨 大 的 聲 響 震 醒 穿 山 甲 。 目 前 , 這 項 習 俗 已 改 採 趣 味 競 賽 的 型 式 。 由 四 個 人 自 組 一 隊 , 穿 上 兩 條 長 木 皮 釘 成 的 環 木 屐 競 走 。 卡 卡 的 木 屐 聲 , 確 也 震 醒 了 犁 頭 店 居 民 們 懷 舊 的 情 緒 。

在 節 日 食 俗 方 面 , 台 灣 俗 傳 端 午 吃 桃 、 茄 子 及 菜 豆 , 可 以 健 康 、 長 。 俗 話 說 : 「 食 茄 吃 到 會 搖 , 吃 豆 吃 到 老 老 」 。 台 式 的 粽 子 製 法 分 為 南 北 兩 種 。 北 部 作 法 是 米 漏 泡 於 水 中 , 瀝 乾 後 用 油 炒 香 , 並 君 入 五 香 粉 、 胡 椒 粉 、 醬 油 等 調 味 料 。 將 米 蒸 熟 後 再 用 竹 葉 包 裹 填 餡 , 再 一 次 使 人 味 。 也 有 人 宜 接 用 油 將 米 粒 炒 至 半 熟 , 包 裹 真 餡 後 蒸 食 。 南 部 的 作 法 是 用 純 白 糯 米 漏 泡 後 加 肉 餡 , 以 綠 竹 葉 包 裹 , 水 煮 至 熟 透 。 因 為 製 作 方 式 有 別 , 所 以 南 北 兩 地 的 粽 子 也 風 味 各 異 。 北 部 的 粽 子 有 濃 郁 的 五 香 胡 椒 味 , 南 部 的 肉 粽 則 帶 有 淡 淡 的 竹 葉 清 春 , 各 特 色 。 料 的 內 容 則 有 豬 肉 、 香 菇 、 蝦 米 、 花 生 、 鹹 蛋 黃 、 紅 蔥 頭 、 栗 子 、 蠔 乾 等 , 隨 個 人 喜 好 增 添 。

  苗 栗 地 區 的 客 家 人 過 端 午 , 也 吃 茄 子 及 長 豆 、 桃 李 等 。 但 這 些 食 物 所 代 表 的 意 義 則 和 南 人 有 別 。 吃 子 固 然 是 取 其 長 之 意 , 吃 李 子 則 象 徵 子 孫 繁 衍 , 有 人 還 認 為 可 以 預 防 中 暑 。 吃 長 豆 是 為 不 被 蛇 咬 ( 因 長 豆 形 狀 像 蛇 ) 。 吃 茄 子 則 可 預 防 蚊 子 咬 ( 茄 子 客 語 叫 做 「 吊 菜 」 , 而 「 咬 」 , 土 音 為 「 ㄉ 一 ㄠ 」 , 取 其 諧 音 ) 。

客 家 人 包 粽 子 還 分 鹼 粽 及 鹹 粽 。 鹼 粽 特 別 是 用 來 祭 祀 的 。 客 家 人 過 端 午 須 準 備 四 份 牲 醴 , 一 付 拜 土 地 公 , 一 付 拜 萬 善 爺 , 一 付 拜 附 近 的 大 廟 。 而 鹼 粽 便 是 其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祭 品 。 鹹 粽 則 分 米 粽 及 粄 ( 粿 ) 粽 兩 種 , 純 粹 用 來 解 饞 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itle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
 



端午節的習俗


 屈 原 的 傳 說 尚 未 廣 泛 流 傳 前 , 端 午 的 習 俗 仍 因 襲 對 惡 日 的 禁 忌 , 以 保 健 、 避 疫 為 主 要 原 則 。 崔 寔 ( 逝 於 一 七 ○ ) 的 《 四 民 月 令 》 記 載 : 「 是 月 ( 五 月 ) 五 日 可 作 酢 ; 合 止 利 黃 連 丸 、 霍 亂 丸 ; 采 葸 耳 , 取 蟾 諸 , 以 合 創 藥 , 及 東 行 螻 蛄 」 。 除 了 治 難 產 的 縷 蛄 外 , 其 餘 都 是 治 下 痢 、 中 暑 等 夏 季 常 見 疾 病 的 丸 藥 。

應 劭 的 《 風 俗 通 》 則 記 載 : 「 五 月 五 , 日 以 五 綵 絲 繫 臂 , 名 長 命 縷 , 一 名 續 命 縷 , 一 命 辟 兵 繒 , 一 名 五 色 縷 , 一 名 朱 索 , 辟 兵 及 鬼 , 命 人 不 病 瘟 」 。 光 從 「 長 命 」 、 「 續 命 」 等 名 稱 看 來 , 就 可 以 知 道 , 當 時 人 是 多 麼 畏 懼 惡 日 對 生 命 所 造 成 的 威 脅 。 不 僅 在 實 際 上 製 作 治 病 的 丸 藥 , 在 心 理 防 衛 上 , 也 要 仰 賴 五 綵 絲 來 抵 禦 那 超 自 然 , 不 可 見 的 鬼 魅 及 兵 災 。

儘 管 有 這 些 顧 忌 在 , 端 午 的 生 命 力 並 未 因 之 減 , 積 極 祈 禳 的 習 俗 仍 隨 處 可 見 。 周 處 ( 二 四 ○ - 約 二 九 九 ) 的 《 風 土 記 》 記 載 晉 朝 新 興 的 端 午 習 俗 有 : 「 採 艾 懸 戶 上 , 踏 百 草 、 競 渡 」 等 。 懸 艾 固 然 是 為 了 禳 毒 , 踏 百 草 就 是 後 來 稱 為 「 鬥 百 草 」 的 遊 戲 。 而 被 視 為 端 午 特 色 的 競 渡 習 俗 , 也 在 此 時 出 現 。 據 宗 懍 ( 約 四 九 八 - 五 六 五 ) 的 《 荊 楚 歲 時 記 》 按 語 : 「 按 五 月 五 日 競 渡 , 俗 為 屈 原 投 汨 羅 日 , 傷 其 死 所 , 故 命 舟 楫 以 拯 之 」 。 《 史 記 》 中 並 未 確 實 記 載 屈 原 投 江 的 日 期 , 此 說 顥 然 是 受 了 傳 說 的 影 響 。 事 實 上 , 競 渡 、 祈 禳 。 表 面 上 是 為 拯 救 屈 原 而 舉 行 的 競 渡 , 基 本 精 神 仍 不 脫 惡 日 驅 邪 崇 的 本 意 。

南 北 朝 時 , 端 午 又 稱 為 「 浴 蘭 節 」 , 荊 楚 一 帶 有 採 艾 的 習 俗 。 採 艾 要 在 雞 未 鳴 以 前 就 出 發 , 挑 選 最 具 人 形 的 艾 草 帶 回 去 掛 在 門 上 , 或 是 用 來 針 灸 。 據 說 這 種 艾 草 , 在 針 灸 的 時 候 別 具 有 療 效 。 一 般 人 則 將 艾 草 紮 成 虎 形 , 或 是 剪 綵 作 為 小 虎 , 再 粘 貼 艾 葉 於 其 上 , 在 端 午 節 時 配 戴 。 除 了 採 艾 之 外 , 也 採 菖 蒲 來 泡 酒 。

  到 了 唐 朝 時 , 端 午 已 成 了 個 重 要 的 節 日 , 宮 廷 中 也 有 種 種 的 慶 祝 活 動 。 唐 朝 的 皇 帝 多 在 端 午 日 賞 賜 臣 下 。 王 溥 ( 九 二 二 - 九 八 二 ) 的 《 唐 會 要 》 卷 三 五 記 載 , 貞 觀 十 八 年 唐 太 宗 以 御 筆 題 字 的 「 飛 白 扇 」 賜 給 長 孫 無 忌 及 楊 師 道 。 他 說 : 「 五 日 舊 俗 , 必 用 服 玩 相 賀 。 今 朕 各 賜 君 飛 白 扇 二 , 庶 動 清 風 以 增 美 德 」 。 不 只 是 寵 臣 有 賞 , 一 般 文 武 官 員 也 各 有 賞 賜 。 馬 縞 ( 約 十 世 紀 中 葉 ) 的 《 中 華 古 今 注 》 記 載 貞 觀 中 , 端 午 賜 文 官 黑 玳 瑁 腰 帶 , 武 官 黑 銀 腰 帶 。 《 唐 書 . 禮 樂 志 》 也 記 載 , 天 寶 年 間 於 端 午 節 以 衣 、 扇 獻 於 祖 陵 。

王 仁 裕 ( 八 八 ○ - 九 五 六 ) 的 《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》 卷 上 記 載 唐 玄 宗 時 : 「 宮 中 每 到 端 午 節 , 造 粉 團 、 角 黍 , 貯 於 金 盤 中 。 以 小 角 造 弓 子 , 纖 巧 可 愛 , 架 箭 射 盤 中 粉 團 , 中 者 得 食 。 蓋 粉 團 滑 膩 而 難 射 也 。 都 中 盛 行 此 戲 」 。 不 過 , 這 只 是 豪 奢 人 家 才 玩 得 起 的 遊 戲 , 一 般 人 家 在 端 午 只 能 以 經 濟 實 惠 的 扇 子 來 應 景 。 李 淖 ( 約 八 八 ○ 以 後 在 世 ) 的 《 秦 中 歲 時 記 》 記 載 : 「 端 什 前 兩 日 , 東 市 謂 之 扇 市 , 車 馬 特 盛 」 。 溤 贄 ( 約 九 ○ 四 前 後 在 世 ) 的 《 雲 仙 雜 記 》 卷 一 引 《 金 門 歲 節 記 》 也 說 : 「 洛 陽 人 家 . . . . . . , 端 午 以 花 絲 樓 閣 插 鬢 , 贈 遺 避 瘟 扇 。 」 ( 早 期 的 扇 子 大 多 以 蒲 葉 製 成 , 由 於 菖 蒲 具 有 禳 毒 的 功 效 , 所 謂 的 避 瘟 扇 , 或 由 此 化 而 來 ) 。

唐 朝 新 興 的 端 午 習 俗 , 還 有 所 謂 的 「 五 時 圖 」 。 段 成 式 ( 約 八 ○ 三 - 八 六 三 ) 的 《 酉 陽 雜 俎 》 卷 一 記 載 : 「 北 朝 婦 人 , 五 日 進 五 時 圖 、 五 時 花 , 施 之 帳 上 。 」 所 謂 「 五 時 圖 」 、 就 是 在 紙 上 畫 蛇 、 蠍 、 蟾 蜍 、 蜥 蜴 、 蜈 公 , 也 稱 「 五 毒 符 」 。 據 說 這 五 種 有 毒 的 生 物 只 有 同 時 存 在 時 , 才 不 敢 互 相 鬥 爭 , 得 以 和 不 共 處 。 所 以 , 掛 五 時 圖 就 可 以 防 止 這 些 毒 蟲 作 怪 。

宋 朝 的 端 午 節 物 , 比 起 歷 代 , 更 見 精 緻 。 孟 元 老 的 《 東 京 夢 華 錄 》 ( 序 於 一 一 四 七 年 ) 卷 八 記 載 : 端 午 節 物 , 百 索 、 艾 花 、 銀 樣 鼓 兒 , 花 花 巧 畫 扇 , 香 糖 果 子 、 粽 小 , 白 團 。 紫 蘇 、 菖 蒲 、 木 瓜 、 並 皆 茸 切 , 以 香 藥 相 和 , 用 梅 紅 匣 子 盛 裹 。 自 五 月 一 日 及 端 午 前 一 , 日 賣 桃 、 柳 、 葵 花 、 蒲 葉 、 佛 道 艾 。 次 日 家 家 鋪 陳 於 門 首 , 與 五 色 水 團 、 茶 酒 供 養 。 又 釘 艾 人 於 門 上 , 士 庶 遞 相 宴 賞 。

  陳 示 靚 ( 約 一 二 二 五 - 一 二 六 四 ) 的 《 歲 時 廣 記 》 卷 二 一 引 《 歲 時 雜 記 》 提 及 一 種 「 端 五 以 赤 白 綵 造 如 囊 , 以 綵 線 貫 之 , 搐 使 如 花 形 。 或 帶 或 釘 門 上 , 以 禳 赤 口 白 舌 , 又 謂 之 搐 錢 」 。 以 及 另 一 種 「 蚌 粉 鈴 」 : 「 端 五 日 以 蚌 粉 納 帛 中 , 綴 之 以 綿 , 若 數 珠 。 令 小 兒 帶 之 以 吸 汗 也 」 。 這 些 隨 身 攜 帶 的 袋 囊 , 內 容 物 幾 經 變 化 , 從 吸 汗 的 蚌 粉 、 驅 邪 的 靈 符 、 銅 錢 , 辟 蟲 的 雄 黃 粉 , 發 展 成 裝 有 香 料 的 香 囊 , 製 作 也 日 趨 精 緻 , 成 為 端 午 節 特 有 的 民 間 藝 品 。

  宋 人 的 巧 思 還 不 僅 限 於 此 。 同 樣 是 禳 毒 的 菖 蒲 及 艾 草 , 他 們 也 會 加 點 花 樣 , 使 它 的 外 形 藝 術 化 。 吳 自 牧 的 《 夢 梁 錄 》 ( 序 於 一 二 七 四 年 ) 卷 三 記 載 南 宋 杭 州 的 端 午 : 「 以 艾 與 百 草 縛 成 天 師 , 懸 於 門 額 上 , 或 懸 虎 頭 白 澤 」 。 也 有 人 以 泥 塑 天 師 像 , 以 艾 為 頭 , 以 蒜 為 拳 , 懸 在 門 上 辟 邪 。 「 天 師 」 及 「 虎 」 是 未 朝 端 午 最 常 出 現 的 兩 種 形 象 , 因 為 他 們 的 外 形 威 猛 , 足 以 鎮 懾 邪 魔 外 道 。 同 時 也 可 看 出 道 教 對 端 午 習 俗 的 影 響 。

明 朝 以 降 , 原 本 意 在 驅 毒 的 五 毒 符 , 逐 漸 加 入 裝 飾 的 成 分 , 成 為 婦 女 釵 頭 的 點 綴 。 沈 榜 的 《 宛 署 雜 記 》 ( 一 五 九 三 年 ) 第 十 七 卷 記 載 : 「 婦 女 畫 蜈 蚣 、 蛇 、 蝎 、 虎 、 蟾 為 五 毒 符 , 插 釵 頭 」 。 這 一 類 的 釵 頭 飾 , 在 清 朝 江 南 一 帶 稱 之 為 「 健 人 」 或 「 豆 娘 」 。

明 朝 在 北 京 一 地 , 以 端 午 為 「 女 兒 節 」 。 《 宛 署 雜 記 》 第 十 七 卷 記 載 : 「 宛 俗 自 五 月 初 一 至 初 五 日 , 飾 小 閨 女 , 盡 態 極 妍 。 出 嫁 女 亦 各 歸 寧 , 因 呼 為 女 兒 節 」 此 俗 似 乎 僅 見 於 北 京 。

靠 近 江 河 的 地 方 , 則 在 端 午 舉 行 龍 舟 競 渡 。 張 岱 的 《 陶 庵 夢 憶 》 ( 一 六 四 六 年 ) 卷 五 記 「 金 山 競 渡 」 : 瓜 州 龍 船 一 二 十 隻 , 刻 畫 龍 頭 尾 , 取 其 怒 ; 傍 坐 二 十 人 持 大 楫 , 取 其 悍 ; 中 用 綵 蓬 , 前 後 旌 幢 繡 傘 , 取 其 絢 ; 撞 鉦 撾 鼓 , 取 其 節 ; 艄 後 列 軍 器 一 器 , 取 其 鍔 ; 龍 頭 上 一 人 足 倒 豎 , 敁 其 上 , 取 其 危 ; 龍 尾 掛 一 小 兒 , 取 其 險 。 自 五 月 初 一 至 十 五 日 , 日 畫 地 而 出 , 五 日 出 金 山 , 鎮 江 亦 出 。 驚 湍 跳 沫 , 群 龍 格 鬥 , 偶 墮 洄 渦 , 則 百 捷 捽 , 蟠 委 出 之 。 金 山 上 人 團 簇 , 隔 江 望 之 , 螘 附 蜂 屯 , 蠢 蠢 欲 動 。 晚 則 萬 艓 齊 開 , 兩 岸 汨 汨 然 而 沸 。

楊 嗣 昌 ( 一 五 八 八 - 一 六 四 一 ) 的 《 武 陵 競 渡 略 》 詳 細 記 載 了 明 朝 沅 湘 一 帶 的 競 渡 習 俗 。 當 地 俗 傳 競 渡 是 為 了 禳 災 , 因 此 划 龍 舟 前 要 舉 行 種 種 祭 祀 , 還 要 聘 請 ; 巫 師 來 作 法 以 祈 求 勝 利 。 划 過 龍 舟 後 , 居 民 會 舀 取 龍 舟 中 的 水 , 加 入 百 草 用 來 洗 澡 , 用 意 也 在 於 辟 惡 。

西 湖 的 龍 舟 則 分 為 兩 種 。 其 一 分 為 上 下 兩 層 , 上 層 有 小 孩 裝 扮 各 種 歷 史 、 神 仙 人 物 , 下 層 載 有 鼓 吹 手 , 敲 鑼 打 鼓 , 兩 傍 坐 著 划 船 的 水 手 , 這 種 龍 舟 較 具 表 演 色 彩 。 競 賽 用 的 龍 舟 則 繞 著 大 龍 舟 周 圍 打 轉 , 待 大 龍 舟 上 拋 下 物 件 , 小 龍 舟 上 的 水 手 便 下 水 爭 搶 。 其 中 以 錢 、 鴨 兩 物 最 難 搶 得 , 因 為 錢 幣 入 水 即 沈 , 鴨 子 則 會 四 處 游 竄 躲 避 。 儘 管 歷 代 都 有 在 端 午 節 捉 蝦 蟆 製 藥 的 習 俗 , 似 乎 一 宜 要 到 明 朝 , 才 有 朝 廷 的 太 醫 加 入 這 個 偏 方 的 陣 容 。 劉 侗 、 于 奕 正 的 《 帝 京 景 物 略 》 ( 一 六 三 五 年 ) 卷 二 : 「 ( 五 日 ) 取 蟾 酥 」 。 取 蟾 酥 的 方 法 是 以 針 刺 蟾 兩 眉 之 間 , 使 蟾 蜍 分 泌 白 色 的 乳 狀 毒 液 , 再 以 竹 片 刮 下 保 存 。 據 說 蟾 酥 可 治 疔 瘡 、 惡 腫 。

  另 一 種 民 間 辟 蟲 的 偏 方 則 是 飲 菖 蒲 、 雄 黃 酒 。 除 了 喝 以 外 , 也 把 雄 黃 酒 在 帳 之 上 。 顧 祿 的 《 清 喜 錄 》 ( 一 八 三 ○ 年 ) 卷 五 : 「 研 雄 黃 末 、 屑 蒲 根 , 和 酒 以 飲 , 謂 之 『 雄 黃 酒 』 。 又 以 餘 酒 染 小 兒 額 及 手 足 心 , 隨 灑 牆 壁 間 , 以 祛 毒 蟲 」 。 有 的 小 孩 子 不 敢 喝 酒 , 父 母 就 會 以 雄 黃 酒 在 他 們 額 上 畫 一 個 「 王 」 字 , 以 使 百 毒 不 侵 。



端午節食俗


最早 出 現 的 端 午 時 食 , 應 屬 西 漢 的 「 梟 羹 」 。 《 史 記 》 「 武 帝 本 紀 」 注 引 如 淳 言 : 「 漢 使 東 郡 送 梟 , 五 月 五 日 為 梟 羹 以 賜 百 官 。 以 惡 鳥 , 故 食 之 」 。 大 約 因 為 梟 不 易 捕 捉 , 所 以 吃 梟 羹 的 習 俗 並 沒 有 持 續 下 來 。 剉 是 端 午 的 主 角 - 粽 子 , 在 稍 晚 的 東 漢 就 已 出 現 。 一 宜 要 到 晉 朝 , 粽 子 才 成 為 端 午 的 應 節 食 品 。 《 風 土 記 》 : 「 五 月 五 日 , 與 夏 至 同 , … … 先 此 二 節 一 日 , 又 以 菰 葉 裹 黏 米 , 雜 以 粟 , 以 淳 濃 灰 汁 煮 之 令 熟 」 。 同 時 又 有 另 一 種 端 午 節 食 , 稱 為 「 葅 龜 」 也 只 在 晉 朝 曇 花 一 現 , 隨 即 銷 聲 匿 跡 。 只 有 《 風 土 記 》 中 稱 為 「 角 黍 」 的 粽 子 , 因 為 附 會 在 屈 原 的 傳 說 上 , 千 百 年 來 , 成 為 最 受 人 歡 迎 的 端 午 節 食 。

從 《 風 土 記 》 中 記 載 的 作 法 看 來 , 當 時 的 粽 子 是 以 黍 為 主 要 原 料 , 除 了 粟 子 以 外 , 不 添 加 其 餘 餡 料 。 但 在 講 究 飲 食 的 中 國 人 巧 手 經 營 之 下 , 今 天 我 所 能 看 到 的 粽 子 , 不 論 是 造 型 或 內 容 , 都 有 五 花 八 門 的 變 化 。

  先 就 造 型 而 言 , 各 地 的 粽 子 有 三 角 、 四 角 錐 形 、 枕 頭 形 、 小 寶 塔 形 、 圓 棒 形 等 。 粽 葉 的 材 料 則 因 地 而 異 。 南 方 因 為 盛 產 竹 子 , 就 地 取 材 以 竹 葉 來 縛 粽 。 一 般 人 都 喜 歡 採 用 新 鮮 竹 葉 , 因 為 乾 竹 葉 綁 出 來 的 粽 子 , 熟 了 以 後 沒 有 竹 葉 的 清 香 。 北 方 人 則 習 慣 用 葦 葉 來 綁 粽 子 。 葦 葉 葉 片 細 長 而 窄 , 所 以 要 用 兩 三 片 重 疊 起 來 使 用 。 粽 子 的 大 小 也 差 異 甚 巨 , 有 達 二 、 三 斤 的 巨 型 兜 粽 , 也 有 小 巧 玲 瓏 , 長 不 及 兩 寸 的 甜 粽 。

就 口 味 而 言 , 粽 子 餡 葷 素 兼 具 , 有 甜 有 鹹 。 北 方 的 粽 子 以 甜 味 為 主 , 南 方 的 粽 子 甜 少 鹹 多 。 料 的 內 容 , 則 是 最 能 突 顯 地 方 特 色 的 部 分 。

北 平 的 粽 子 大 約 可 分 為 三 種 : 一 種 是 純 用 糯 米 製 成 的 白 粽 子 , 蒸 熟 以 後 蘸 糖 吃 。 另 一 種 是 小 棗 粽 , 餡 心 以 小 棗 、 果 脯 為 主 。 第 三 種 是 豆 沙 粽 , 比 較 少 見 。 華 北 地 區 另 有 一 種 以 黃 黍 代 糯 米 的 粽 子 , 餡 料 用 的 是 紅 棗 。 蒸 熟 之 後 , 只 見 黃 澄 澄 的 粘 黍 中 嵌 著 紅 艷 艷 的 棗 兒 , 有 人 美 其 名 為 「 黃 金 裹 瑪 瑙 」 。

浙 江 的 湖 州 粽 子 , 米 質 香 軟 , 分 為 鹹 甜 種 。 鹹 的 以 新 鮮 豬 肉 , 浸 泡 上 等 醬 油 。 每 隻 粽 子 用 肥 瘦 肉 各 一 片 作 餡 。 甜 粽 以 棗 泥 或 豆 沙 為 餡 。 上 面 加 一 塊 豬 板 油 。 蒸 熟 後 , 豬 油 融 入 豆 沙 , 十 分 香 滑 適 口 , 「 五 芳 齋 」 出 品 的 粽 子 尤 其 著 名 。 餡 料 都 經 過 專 人 選 擇 , 有 八 寶 粽 、 雞 肉 粽 、 豆 沙 粽 、 鮮 肉 粽 等 , 各 具 特 色 。

四 川 的 椒 鹽 豆 粽 也 別 具 特 色 。 先 將 糯 米 、 紅 豆 浸 泡 半 日 , 加 入 花 椒 麵 、 川 鹽 及 少 許 臘 肉 丁 、 包 成 四 角 的 小 粽 。 以 大 火 煮 三 個 小 時 , 煮 熟 後 再 放 在 鐵 絲 網 上 用 木 炭 烤 黃 。 吃 起 來 外 焦 裡 嫩 , 頗 具 風 味 。

廣 東 的 中 山 蘆 兜 粽 , 特 點 是 圓 棒 形 、 粗 如 手 臂 。 配 料 也 分 甜 鹹 兩 種 。 甜 的 有 蓮 蓉 、 豆 沙 、 栗 蓉 、 棗 泥 ; 鹹 的 有 鹹 肉 、 燒 雞 、 蛋 黃 、 甘 貝 、 冬 菇 、 綠 豆 、 叉 燒 等 。

閩 南 的 粽 子 分 鹼 粽 、 肉 粽 和 豆 粽 。 鹼 粽 是 在 糯 米 中 加 入 鹼 液 蒸 熟 而 成 。 兼 具 粘 、 軟 、 滑 的 特 色 。 冰 透 後 加 上 蜂 蜜 或 糖 漿 尤 為 可 口 。 肉 粽 的 材 料 有 滷 肉 、 香 菇 、 蛋 黃 、 蝦 米 、 筍 乾 等 。 以 廈 門 的 肉 粽 最 為 出 名 。 豆 粽 則 盛 行 於 泉 州 一 帶 , 用 九 月 豆 混 合 少 許 鹽 , 配 上 糯 米 裹 成 。 蒸 熟 後 , 豆 香 撲 鼻 , 也 有 人 沾 上 白 糖 來 吃 。


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


﹝ 河 北 省 ﹞


北 平 忌 端 午 節 打 井 水 , 往 往 於 節 前 預 汲 , 據 說 是 為 了 避 井 毒 。 市 井 小 販 也 於 端 午 節 兜 售 櫻 桃 桑 椹 , 據 說 端 午 節 吃 了 櫻 桃 桑 椹 , 可 全 年 不 誤 食 蒼 蠅 。 各 爐 食 舖 出 售 「 五 毒 餅 」 , 即 以 五 種 毒 蟲 花 紋 為 飾 的 餅 。 灤 縣 已 許 聘 的 男 女 親 家 咸 於 端 午 節 互 相 饋 贈 禮 品 。 趙 縣 端 午 , 地 方 官 府 會 至 城 南 舉 行 聚 會 , 邀 請 城 中 士 大 夫 宴 飲 賦 詩 , 稱 為 「 踏 柳 」 。


﹝ 山 東 省 ﹞


鄒 平 縣 端 午 , 每 人 早 起 均 需 飲 酒 一 杯 , 傳 說 可 以 避 邪 。 日 照 端 午 給 兒 童 纏 七 色 線 , 一 直 要 戴 到 節 後 第 一 次 下 雨 才 解 下 來 扔 在 雨 水 裡 。 臨 清 縣 端 午 , 七 歲 以 下 的 男 孩 帶 符 ( 麥 稓 做 的 項 鏈 ) , 女 孩 帶 石 榴 花 , 還 要 穿 上 母 親 親 手 做 的 黃 在 鞋 , 鞋 面 上 用 毛 筆 畫 上 五 種 毒 蟲 。 意 思 是 藉 著 屈 原 的 墨 跡 來 殺 死 五 種 毒 蟲 。 即 墨 在 端 午 節 早 晨 用 露 水 洗 臉 。


﹝ 山 西 省 ﹞


解 州 端 午 , 男 女 戴 艾 葉 , 稱 為 「 去 疾 」 , 幼 童 則 繫 百 索 於 脖 子 上 , 據 說 這 是 「 為 屈 原 縛 蛟 龍 」 。 隰 州 端 午 , 各 村 祭 龍 王 , 並 在 田 間 掛 紙 。 懷 仁 縣 端 午 又 名 「 朱 門 」 。 定 襄 縣 端 午 , 學 生 需 致 贈 節 禮 給 教 師 。 潞 安 府 以 麥 麵 蒸 團 , 稱 為 「 白 團 」 , 與 粽 子 一 起 拿 來 互 相 饋 贈 。


﹝ 陝 西 省 ﹞


興 安 州 端 午 , 地 方 官 率 領 僚 屬 觀 賞 競 渡 , 稱 之 「 踏 石 」 。 興 平 縣 端 午 以 綾 帛 縫 小 角 黍 , 下 面 再 縫 上 一 個 小 人 偶 , 稱 為 「 耍 娃 娃 」 。 同 官 縣 端 午 以 蒲 艾 、 紙 牛 貼 門 , 稱 為 「 鎮 病 」 。


﹝ 甘 肅 省 ﹞


靜 寧 州 端 午 摘 玫 瑰 以 蜜 醃 漬 為 飴 。 鎮 原 縣 端 午 贈 新 婚 夫 婦 香 扇 、 羅 綺 、 巾 帕 、 艾 虎 。 子 弟 並 邀 集 父 兄 宴 請 師 長 , 稱 為 「 享 節 」 。 漳 縣 端 午 , 牧 童 祀 山 神 。 積 薪 丘 , 在 雞 鳴 前 焚 燒 , 俗 稱 「 燒 高 山 」 。

 


﹝ 江 蘇 省 ﹞


嘉 定 縣 端 午 , 不 論 貧 富 , 必 買 石 首 魚 ( 俗 稱 鰉 魚 ) 煮 食 。 儀 徵 縣 也 有 「 當 褲 子 、 買 黃 魚 」 的 俗 諺 。 南 京 端 午 , 各 家 皆 以 清 水 一 盒 , 加 入 少 許 雄 黃 , 鵝 眼 錢 兩 枚 , 合 家 大 小 均 用 此 水 洗 眼 , 稱 為 「 破 火 眼 」 , 據 說 可 保 一 年 沒 有 眼 疾 。 武 進 有 夜 龍 舟 之 戲 , 晚 上 在 龍 舟 四 面 懸 上 小 燈 競 渡 , 且 有 簫 鼓 歌 聲 相 和 。


﹝ 四 川 省 ﹞


石 柱 有 「 出 端 午 佬 」 的 習 俗 。 由 四 人 以 兩 根 竹 竿 抬 起 一 張 舖 有 紅 毯 的 大 方 桌 。 毯 上 用 竹 篾 編 一 個 騎 虎 的 道 士 。 敲 鑼 打 鼓 , 街 遊 行 。 舊 時 , 川 西 還 有 端 午 「 打 字 子 」 的 習 俗 。 是 日 , 成 都 人 皆 買 李 子 , 於 城 東 南 角 城 樓 , 上 下 對 擲 , 聚 觀 者 數 萬 。 光 緒 二 一 年 ( 一 八 九 五 年 ) 因 擲 李 與 外 國 傳 教 士 發 生 衡 突 , 此 俗 因 而 停 止 。 樂 山 、 新 津 等 地 端 午 賽 龍 舟 時 , 還 舉 行 盛 大 商 品 交 易 會 。


﹝ 淅 江 省 ﹞


桐 盧 縣 鄉 塾 之 學 童 , 端 午 節 具 禮 於 師 長 , 稱 之 「 衣 絲 」 。 醫 家 則 於 午 時 採 藥 , 相 傳 此 日 天 醫 星 臨 空 。


﹝ 江 西 省 ﹞


建 昌 府 午 節 用 百 草 水 洗 浴 , 以 防 止 疥 瘡 , 新 昌 縣 以 雄 黃 、 丹 砂 酒 中 飲 之 , 稱 之 「 開 眼 」 。


﹝ 湖 北 省 ﹞


黃 崗 縣 端 午 節 巴 河 鎮 迎 儺 人 , 花 冠 文 身 , 鳴 金 逐 疫 。 宜 昌 縣 端 午 競 渡 , 但 以 五 月 十 三 、 十 四 、 十 五 三 日 特 盛 。 五 月 十 五 又 稱 「 大 端 陽 」 , 食 粽 、 飲 蒲 酒 , 例 同 端 午 。


﹝ 湖 南 省 ﹞


攸 縣 端 午 , 孕 婦 家 富 者 用 花 幣 酒 食 , 貧 者 備 雞 酒 , 以 竹 夾 楮 錢 , 供 於 龍 舟 之 龍 首 前 祈 求 安 產 。 岳 州 府 競 渡 以 為 禳 災 、 去 疾 。 又 作 草 船 泛 水 , 稱 為 「 送 瘟 」 。


﹝ 福 建 省 ﹞


福 州 端 午 舊 俗 , 媳 婦 於 是 日 以 壽 衣 、 鞋 襪 、 團 粽 、 扇 子 進 獻 公 婆 。 建 陽 縣 以 五 日 為 藥 王 曬 藥 囊 日 , 人 家 皆 於 此 日 作 醬 。 上 杭 縣 端 午 用 小 艇 縛 蘆 葦 作 龍 形 戲 於 水 濱 , 稱 為 競 渡 。 仙 遊 縣 端 午 競 渡 後 , 獻 紙 於 虎 嘯 潭 , 以 弔 念 嘉 靖 癸 年 戚 繼 光 於 此 溺 兵 。 邵 武 府 端 午 節 前 , 婦 女 以 絳 紗 為 囊 盛 符 。 又 以 五 色 絨 作 方 勝 , 聯 以 綵 線 , 繫 於 釵 上 。 幼 女 則 懸 之 於 背 , 稱 為 「 竇 娘 」 。


﹝ 廣 東 省 ﹞


從 化 縣 端 午 節 正 午 以 燒 符 水 洗 手 眼 後 , 潑 灑 於 道 , 稱 為 「 送 災 難 」 。 新 興 縣 端 午 , 人 家 各 從 其 鄰 近 廟 宇 鼓 吹 迎 導 神 像 出 巡 。 巫 師 並 以 法 水 、 貼 符 驅 逐 邪 凡 魅 。 石 城 縣 端 午 , 兒 童 放 風 箏 , 稱 為 「 放 殃 」 。
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
Title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


起源



農 曆 五 月 五 日 端 午 節 , 是 夏 季 裡 最 重 要 的 一 個 節 日 。 一 般 傳 統 的 說 法 , 都 認 為 端 午 節 源 自 於 紀 念 屈 原 的 活 動 。 然 而 , 許 多 盛 行 於 世 的 端 午 習 俗 , 歷 史 卻 比 屈 原 的 傳 說 還 要 悠 久 。 有 學 者 據 此 推 測 , 端 午 節 或 許 另 有 起 源 。 其 中 一 種 說 法 是 : 端 午 節 源 於 對 惡 日 的 禁 忌 。

端 午 時 值 農 曆 五 月 , 正 是 仲 夏 疫 厲 流 行 的 季 節 , 俗 稱 「 惡 月 」 。 所 以 《 夏 小 正 》 上 說 : 「 ( 五 月 ) 蓄 蘭 , 菽 糜 」 ( 蓄 : 積 、 聚 。 菽 : 採 集 。 糜 : 蓄 糜 ) 。 《 大 戴 禮 》 上 說 : 「 蓄 蘭 , 為 沐 浴 也 」 。 沐 浴 的 目 的 在 於 清 潔 , 以 禳 除 毒 氣 , 這 是 針 對 五 月 這 個 惡 月 所 採 取 的 積 極 預 防 的 措 施 。 在 這 期 間 的 一 切 行 事 , 也 以 安 息 靜 養 為 原 則 。 《 禮 記 . 月 令 》 : 「 仲 夏 , 陰 陽 爭 , 死 生 分 , 君 子 齋 戒 ; 止 聲 色 , 節 嗜 欲 」 。 同 時 , 五 月 也 有 許 多 的 禁 忌 。 據 應 劭 ( 一 七 八 左 右 ) 的 《 風 俗 通 》 「 釋 忌 篇 」 記 載 , 漢 朝 就 有 「 五 月 到 官 , 至 免 不 遷 」 、 「 五 月 到 官 , 至 免 不 遷 」 、 「 五 月 蓋 屋 , 令 人 頭 禿 」 的 俗 諺 。 而 五 月 五 日 更 是 惡 日 之 尤 , 除 了 忌 「 曝 床 薦 席 」 外 , 甚 至 有 「 不 舉 五 月 子 」 的 諺 語 。 《 史 記 》 「 孟 嘗 君 列 傳 」 就 記 載 , 孟 嘗 君 生 於 五 月 五 日 , 他 的 父 親 田 嬰 打 算 把 他 丟 棄 。 因 為 田 嬰 相 信 : 「 五 月 子 者 , 長 與 戶 齊 , 將 不 利 其 父 母 」 。 這 個 惡 日 的 忌 , 深 植 民 心 。 宜 到 現 在 , 還 可 以 從 許 多 諯 午 節 的 習 俗 , 找 出 禳 毒 避 疫 的 成 分 。

第 二 種 端 午 起 源 的 學 說 由 聞 一 多 先 生 所 提 出 。 聞 一 多 在 〈 端 午 考 〉 一 文 中 指 出 : 端 午 節 最 重 要 的 兩 項 活 動 - 競 渡 和 吃 粽 子 , 都 和 龍 有 關 。 他 首 先 引 了 吳 均 ( 四 六 七 - 五 二 ○ ) 的 《 續 齊 諧 記 》 中 的 一 段 文 字 :

屈 原 五 月 日 投 汨 羅 而 死 , 楚 人 哀 之 。 每 至 此 日 , 竹 筒 貯 米 , 投 水 祭 之 。 漢 建 武 中 , 長 沙 歐 回 , 白 日 忽 見 一 人 , 自 稱 閭 大 夫 , 謂 日 : 「 君 當 見 祭 , 甚 善 。 但 常 所 遺 , 苦 蛟 龍 所 竊 。 今 若 有 惠 , 可 以 楝 樹 葉 塞 其 上 , 以 五 綵 絲 縛 之 。 此 二 物 , 蛟 龍 所 憚 也 。 」 。 回 依 其 言 。 世 人 作 粽 , 並 帶 五 色 絲 及 楝 葉 , 皆 汩 羅 之 遺 風 也 。

同 時 , 聞 一 多 又 舉 了 幾 個 文 獻 上 的 例 子 來 支 持 他 的 學 說 。 這 些 記 載 也 都 顯 示 , 端 午 的 起 源 和 龍 有 著 密 切 的 關 係 。 聞 一 多 據 此 推 測 , 端 午 可 能 最 初 只 是 長 江 下 游 吳 越 民 族 的 節 日 。 自 古 相 傳 , 吳 越 是 斷 髮 文 身 之 國 。 至 於 斷 髮 文 身 的 目 的 是 在 「 象 龍 子 」 , 以 避 免 傷 害 。 《 漢 書 。 地 理 志 下 》 應 劭 注 : 「 ( 越 人 ) 常 在 水 中 , 故 斷 其 髮 , 文 其 身 , 以 像 龍 子 , 故 不 見 傷 害 也 」 。 聞 一 多 的 結 論 是 , 端 午 應 是 個 以 龍 為 圖 騰 的 民 族 舉 行 圖 騰 祭 的 日 子 。 也 就 是 說 , 一 個 龍 的 節 日 。

這 些 說 法 固 然 解 釋 了 某 些 特 定 的 現 象 , 但 若 將 其 中 任 何 一 說 , 視 為 端 午 的 單 一 起 源 , 則 未 免 有 以 偏 概 全 的 遺 憾 。 與 其 如 此 , 還 不 如 說 , 惡 日 及 龍 圖 騰 , 都 是 端 午 可 能 的 源 頭 。 在 歷 史 發 展 的 過 程 中 , 它 們 互 相 融 合 , 直 到 屈 原 傳 說 的 加 入 , 為 它 們 添 上 了 新 的 動 力 , 端 午 才 從 此 茁 壯 而 成 為 一 個 重 要 的 節 日 。


 


端午節的傳說


  《 史 記 》 「 屈 原 賈 生 列 傳 」 記 載 , 屈 原 是 楚 懷 王 時 的 大 臣 , 「 博 聞 彊 志 , 明 於 治 亂 , 嫻 於 辭 令 。 入 則 與 王 圖 議 國 事 , 以 出 號 令 ; 出 則 接 遇 賓 客 , 應 對 諸 候 , 王 甚 任 之 」 。 因 為 他 受 到 楚 懷 王 的 重 用 , 引 起 上 官 大 夫 及 及 令 尹 子 蘭 的 嫉 妒 , 就 在 楚 懷 王 及 繼 位 的 頃 襄 王 之 前 譭 謗 屈 原 。 楚 王 汏 而 逐 漸 疏 遠 屈 原 , 連 帶 的 也 不 採 納 他 的 諫 言 , 最 後 甚 至 將 屈 原 放 逐 。 屈 原 滿 懷 悲 憤 , 落 拓 江 湖 , 在 寫 下 了 絕 筆 作 〈 懷 沙 〉 後 , 懷 石 投 汨 羅 江 自 盡 。

屈 原 死 後 數 十 年 , 楚 國 終 因 讒 臣 誤 國 而 為 秦 所 滅 。 但 是 屈 原 這 位 忠 而 見 疑 的 悲 劇 英 雄 還 活 在 楚 國 姓 的 心 中 。 下 面 這 個 故 事 可 以 用 來 說 明 楚 人 愛 戴 屈 原 的 心 情 。

據 說 屈 原 投 江 後 , 楚 國 的 百 姓 哀 痛 異 常 , 紛 紛 湧 到 汨 羅 江 邊 去 憑 吊 屈 原 。 漁 夫 們 起 船 隻 , 在 江 上 來 回 打 撈 他 的 屍 身 。 有 位 漁 夫 還 拿 出 事 先 準 備 的 粽 子 、 雞 蛋 等 食 物 , 撲 通 的 往 江 裡 面 丟 , 說 是 讓 魚 假 吃 了 , 就 不 會 去 咬 屈 大 夫 屍 身 。 一 老 醫 師 則 拿 了 一 罈 雄 黃 酒 倒 進 江 裡 , 說 是 要 藥 暈 了 蛟 龍 , 使 它 不 能 傷 害 屈 大 夫 。

過 不 了 多 久 , 水 面 上 浮 起 了 一 條 昏 暈 的 蛟 龍 , 龍 鬚 上 還 沾 著 一 片 屈 大 夫 的 衣 襟 。 人 們 就 把 這 惡 龍 拉 上 岸 , 抽 了 筋 , 脖 子 上 , 然 後 把 龍 筋 纏 在 孩 子 們 的 手 睕 、 脖 子 上 , 又 用 雄 黃 酒 抹 七 竅 , 使 那 些 毒 蛇 害 蟲 都 不 敢 來 傷 害 這 些 小 孩 子 。

據 說 屈 原 投 江 的 那 天 是 五 月 五 日 。 從 此 以 後 , 每 年 到 了 五 月 五 日 , 人 們 都 要 划 龍 舟 、 吃 粽 子 、 喝 雄 黃 酒 來 紀 念 屈 原 。

有 些 地 區 , 則 在 端 什 節 插 菖 蒲 或 艾 草 於 門 上 , 這 固 然 是 因 為 蒲 艾 有 禳 毒 的 功 用 。 不 過 , 關 於 這 項 艾 習 俗 的 起 源 , 民 間 則 有 一 種 說 法 。

唐 朝 僖 宗 年 間 , 黃 巢 領 兵 造 反 , 所 到 之 處 , 殺 人 百 萬 , 血 流 成 河 。 老 百 姓 只 要 一 聽 見 黃 巢 來 了 , 就 急 急 忙 忙 的 逃 難 。

這 一 年 五 月 , 黃 巢 的 軍 隊 攻 進 河 南 , 兵 臨 鄧 州 城 下 , 黃 巢 騎 馬 到 城 外 勘 察 地 形 , 只 見 一 波 波 的 老 弱 婦 孺 湧 出 城 外 , 他 看 見 一 個 婦 人 背 著 包 袱 , 一 手 拉 著 一 個 年 紀 小 的 男 孩 , 另 一 隻 手 卻 抱 著 年 紀 較 大 的 男 孩 。 黃 巢 感 到 很 奇 怪 , 就 下 馬 問 道 : 「 大 嫂 , 妳 急 急 忙 忙 的 要 到 哪 裡 去 ? 」 那 婦 人 回 答 : 「 聽 說 黃 巢 是 個 殺 人 不 眨 眼 的 大 壞 蛋 , 不 日 就 要 攻 進 鄧 州 。 城 裡 的 男 人 都 被 徵 調 去 守 城 , 我 們 這 些 老 老 小 小 , 不 如 早 些 逃 命 」 。

黃 巢 又 指 著 小 孩 問 她 : 「 妳 為 什 麼 手 牽 小 的 , 卻 懷 抱 大 的 呢 ? 」 那 婦 人 就 說 : 「 懷 裡 抱 的 , 是 大 伯 家 唯 一 的 活 口 。 手 裡 牽 的 才 是 我 親 生 的 兒 子 。 萬 一 情 況 危 急 時 , 我 寧 可 丟 掉 自 己 的 兒 子 , 也 得 為 大 伯 家 留 下 一 支 根 苗 」 。

  黃 巢 聽 了 , 深 受 感 動 , 就 對 那 婦 人 說 : 「 大 嫂 , 好 快 快 回 去 , 用 菖 蒲 和 艾 草 插 在 門 口 , 這 樣 黃 巢 的 軍 隊 就 不 會 傷 害 你 了 。 」

婦 人 聽 了 , 將 信 將 疑 , 不 過 她 還 是 回 到 城 裡 , 把 這 個 消 息 傳 了 出 去 。 第 二 天 正 是 五 月 端 陽 , 黃 巢 的 軍 隊 攻 進 城 裡 , 只 見 家 家 戶 戶 門 上 都 掛 弓 菖 蒲 艾 草 。 為 了 遵 守 對 那 位 婦 人 的 承 諾 , 黃 巢 只 得 無 可 奈 何 的 領 兵 離 去 , 全 城 因 而 得 以 倖 免 於 難 。

為 了 紀 念 這 件 事 , 此 後 每 到 端 午 節 , 大 家 就 會 在 門 上 插 菖 蒲 、 艾 草 , 這 項 習 俗 一 直 流 傳 到 今 天 。
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端午節詩詞選
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



競渡曲



劉 禹 錫 ( 七 七 二 ~ 八 四 二 )

沅江五月平堤流, 吧人相將浮彩舟。
靈均何年歌已矣, 哀謠振楫從此起。
楊桴擊節雷闐闐, 亂流齊進聲轟然。
蛟龍得雨鬊鬣動, 螮蝀飲汀形影聯。
刺史臨流褰翠幃, 揭竿命爵分雄雌。
先鳴余勇爭鼓舞, 未至銜枚顏色沮。
百勝本自有前期, 一飛由來無定所。
風俗如狂重此時, 縱觀雲委江之湄。
彩旂夾岸照蛟室, 羅襪淩波呈水嬉。
典終人散空愁暮, 招屈亨前水東注。


五月五日



梅 堯 臣 ( 作 於 一 ○ 四 五 )

屈氏已沉死, 楚人哀不容。
何嘗奈讒謗, 徒欲卻蛟龍。
未泯生前恨, 而追沒後蹤。
沅湘碧潭水, 應自照千峰。


 


和端午



張 耒 ( 一 ○ 五 四 ~ 一 一 一 四 )

競渡深悲千載冤, 忠魂一去詎能還。
國亡身殞今何有, 只留離騷在世間。


 


賀新郎(端午)



劉 克 莊 ( 一 一 八 七 ~ 一 二 六 九 )

深院榴花吐, 畫簾開, 綵衣扇, 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, 時樣釵符艾虎, 早已有遊人觀渡, 大逢場慵作戲, 任白頭年少爭旗鼓, 溪雨急, 浪花舞。
靈均標致高如許, 憶生平, 既紉蘭佩又懷椒醑, 誰信騷魂千載後, 波底垂涎角黍, 又說是, 蛟饞龍怒, 把似而今醒到了, 料當年醉死差無苦, 聊一笑, 弔今古。


 


已酉端午



貝 瓊 ( 一 三 一 四 ~ 一 三 七 八 )

風雨端陽生晦冥,汨羅無處弔英靈。
海榴花發應相笑,無酒淵明亦獨醒。


 


午日觀競渡



邊 貢 ( 一 四 七 六 ~ 一 五 三 二 )

共駭群龍水上游, 不知原是木蘭舟。
雲旗獵獵翻青漢, 雷鼓嘈嘈殷碧流。
屈子冤魂終古在, 楚鄉遺俗至今留。
江亭暇日堪高會, 醉諷離騷不解愁。


 


午日處州禁競渡



湯 顯 祖 ( 一 五 五 0 ~ 一 六 一 六 )

獨寫菖蒲竹葉杯, 蓬城芳草踏初回。
情知不向甌江死 ,舟楫何勞吊屈來 。


 


五日(選一)



陳子龍(一六0八~一六四七)

吳天五月水悠悠, 極目煙雲靜不收。
拾翠有人盧女艷, 弄潮幾部阿童游。
珠簾枕簟芙蓉浦, 畫槳琴箏笮艋舟 。
擬向龍樓窺殿腳 ,可憐江北海西頭 。


 


台灣竹枝詞(選一)



錢 琦 ( 一 七 三 七 年 進 士 )

競渡齊登杉板船,布標懸處捷爭先。
歸來落日斜檐下,笑指榕枝艾葉鮮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解釋:一隻瞎了眼的雞,啄到蟲子可以吃。


諺云:這句話是形容沒有本事或條件不佳的人,遇到好運氣,就如瞎眼的雞一般,


   看不到地上的東西,覓食的能力比其他的雞差,甚至還有因找不到東西吃,


   而餓死的可能。結果,牠竟然啄到了雞之佳餚,這不是運氣好是什麼?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解釋:行善好施,本是功德一件,所謂『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』。


   故做善事,是累積自身的德行,也是種植無邊福田。


   然而,卻往往有心人藉用善行,來謀取不義。


   這種行為,實是人心貪慾之求,導致行為造作,萬障罪惡。


   世人不可不慎!


 


諺云:指陳~人必須真心,為善偽善、欺心,實是真惡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解釋:接受別人的造就或幫助,不管有否如願以償,都須要有感恩的心。


 


諺云:直指事過境牽,引申忘恩負義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解釋:父母對子女的教養從沒怨尤,子女要什麼有什麼,


   百般的呵護與寵愛,總是給的那麼多!


   相對於子女奉養父母,有者則心有盤算,大不相同,


   就連吃一頓飯,也會有意見,竟是斤斤計較!


 


諺云:道出父母慈愛無限,亦勸人奉養父母不可計較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解釋:夫妻聚合之因緣甚殊,能締結共渡此生,其珍貴之緣份是須好好珍惜!


   然夫妻共居,婦賢慧,夫即無家庭牽掛,亦能疼愛而負起責任,


     照顧一生,此即家庭 之幸福。


諺云:指為人婦者,不可有敗壞倫常之行,造成夫家傾敗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更應潔身自持,賢慧助夫,才是婦德之正道。


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