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文/真光淨土)
 

人的心是不定的,因為人生或多或少都有障礙,若不能適時排除,煩惱就會如影隨形,難以擺脫。所以要時常在善法中薰習、思惟,當有難題時,才有能力排除障礙,猶如開車,有時該彎的時候、該採油門的時候,該煞車的時候,都要清楚明瞭,若是油門當煞車踩,是很危險的,因為缺乏正確引導的能力!

一個明理的人,是不會主動去招惹是非的,雖然如此,但不代表是非不會生出,因為有業力的因素,不善的六塵境界,還是不能避免。猶如現代人所說:「沒事在家,也會中槍!」

所以要多觀察世間一切,都是無常,是生滅法,要懂得放空,不要讓不如意的事,停留於心;換言之,當問題來時,人是可以改變心境,能不與煩惱相應,這完全在於心的取捨,是在於諍事、惡,還是在於喜捨、善!

網路摘錄:動心等四篇好文章  

(一)


著名的哲學家方東美博士,平生喜愛游泳。有一次在游泳時,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。在求生的本能下,他拼命的掙扎。但是愈掙扎,愈是往下沉,眼看著即將遭到滅頂。

這時他平靜一想:「我是個哲學家,對於生死應該看開才是,
如此求生怕死的樣子太難看了,一個哲學家,死也要死得灑脫一點啊!」如此一想,心情輕鬆許多,四肢也自然放輕鬆,結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還。

所以,不動心是一種力量,不動心是一種至高的修行境界。

修行不但要能不為外境動心,同時更要不時的返觀自照。

(二)

有一則故事說:有一隻烏鴉,從一個地方飛往另一個地方。途中遇到喜鵲,喜鵲問牠:「烏鴉!你為甚麼要飛到另外的地方去呢?」烏鴉回答說:「那個地方的人很討厭,他們都常常批評我、誹謗我,嫌我的聲音不好聽。我不要在這裡了,我要換一個地方。」喜鵲聽了就說:「烏鴉!你不必飛到另外的地方去,你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吧!如果你的聲音不改,即使你飛到天涯海角,天下的人都不會喜歡你的。」

所以,我們不要怨恨別人待我們不好,也不要怨恨環境如何惡劣,最重要的,我們自己要能夠處理環境,改變環境,不要自己在環境裡迷失了自己。

(三)低頭亦是一種能力

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,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。年輕氣盛的他,挺胸昂首邁著大步,進門撞在門框上,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,笑笑說:"很疼嗎?這可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穫。一個人活在世上,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。"

(四)

無獨有偶,有人問過蘇格拉底:"你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,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?"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:"三尺!"那人不以為然:"我們每個人都五尺高,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,那不是戳破蒼穹?"蘇格拉底笑著說:"所以,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,要長立於天地之間,就要懂得低頭。

大師們提到的"記住低頭"和"懂得低頭"之說,就是要記住不論你的資歷、能力如何,在浩瀚的社會裡,你只是一個小分子,無疑是渺小的。

當我們把奮鬥目標看得更高時,更要在人生舞臺上唱低調,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,把自己看輕些,把別人看重些。

富蘭克林就從中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,並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。
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對的,
你散發出什麼訊息,就會回收什麼果報,猶如空谷回音,不會失真。或許是現在世,或許是未來世,終會回歸到自己身上!

古德云:「愛人者,人恆愛之;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」
也正說明,善意的付出,將來的因果不會落空,猶如農夫播種,春耕、秋收是正常規律;惡人也播種,但他對因果不相信,所以放縱自己的貪瞋癡,開始會認為隨心所欲,有何不可,但他卻不知,有些疾病,都是惡心所造成的,所以貪的多、恨的多,事實上,所換來的是,現世苦,來世亦苦!

因此善調其心,對自我才能做修正,是很重要的一環,能去惡向善,遠離災難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