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 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文/真光淨土)

 

慈悲、寬容人皆有之,但一般都局限於自己人,所以雖有,卻是一種「溺愛」;換言之,若能將之擴大,則變成「大愛」。如儒家所說:「四海之內皆兄弟。」

雖如此說,但要將對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,是很不容易,畢竟人都有我相、眾生相,所以在慈悲、寬容方面往往會有所折扣,也因此,人容易停留在眾生的缺點上,久久不能釋懷;但若能做到,人的心卻是很寧靜。
可知,有捨有得,不捨自然有失。

世間一切的善惡、好壞,都會隨無常之火而消失,
這是應該去體會的,人的生命也是如此,所以任何一點,都是很渺小、不可得,因此應該多思惟「無常義」,若能真實體悟,自然能讓人看開,增長慈悲、寬容的雅量!

網路摘錄:深深的體諒
◎作者 什津康娜

我弟弟是初出茅廬的畫家,居住在西班牙的馬約爾加島。這是我母親到西班牙看望弟弟,要返回日本那天發生的事情。

一大早,母親和弟弟氣喘噓噓地把兩個大旅行箱從那座具有200年歷史的古老公寓的四樓搬下來,他們把旅行箱放在幾乎無人通過的路邊,坐在箱子上等出租車。

馬約爾加島不是城市,出租車不會經常往來,當然也無法通過電話叫車,只能在路邊等著,誰也不知道出租車何時能來。

我弟弟因為已在島上住了三年,很瞭解這種情況,所以顯得坦然自在。


馬約爾加島的生活與東京快節奏的生活截然不同。

大約過了20分鐘,從相反車道過來一輛出租車,弟弟立即起身招手,但他看到車內有乘客時就放下手,出租車緩緩地駛去。

然而,那輛車駛了30米左右就停住了,那位乘客下車了。

「噢,真幸運,那人在這裡下車呀。」

從車內走出的是一位看起來頗有修養的老紳士。弟弟對這個偶然感到很高興,並迅速把旅行箱裝進車的後背箱。

坐進車後,弟弟告訴司機:「去機場。」並說,「我們真幸運,謝謝你。」

司機聳了聳肩膀說:「要謝,你們就謝那位老先生吧,他特意為你們早下車的。」

弟弟和母親不解其意,於是司機又解釋道:「那位老先生本想去更遠的地方,但是看到你們後就說:『我在這裡下車,讓那兩位乘客上車吧。這麼早拿著旅行箱站在路邊,一定是去機場乘飛機的。如果是這樣,肯定有時間限制。我反正沒什麼急事,我在這裡下車,等下一輛出租車。』所以你們要謝就謝那位老先生吧。」

弟弟很吃驚,他懇請司機繞回去找那位老先生。當車經過老先生身邊時,弟弟從車窗大聲向那位悠然地站在路邊的老先生道謝。

老人微笑著說:「祝你們旅途愉快!」


後來弟弟在給我的信中這樣寫道:「我對他人的體諒與那位老先生相比程度完全不同。我即使體諒他人,自己在心裡也會想:『能做到這點就不錯了,對得起自己,也對得起別人了喲……』自己隨意決定體諒他人的限度,我對自己感到羞恥。我現在真想成為像那位老先生那樣的人,成為那種不經意之中就流露出對他人深深體諒的人。」

善行雖是自己的行為,但卻是教化眾生的不二法門,
因為人多少都會比較,況且講大道理,一般人也都略知一二,但都屬於聽一聽而已,所以不見得做的到,唯有知行合一的人,才容易讓人感動、效仿!

經云: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。」
說明著雖然現象千差萬別,但心性是平等的,猶如鏡中的影像,雖有不同,但都是鏡中像。一般凡夫都只看差別相,所以煩惱易起,聖人看平等相,以能自在安然,同樣是心的作用,但認知不同,苦樂的差別,卻是懸殊!

可知要離苦得樂,是要學習聖人的智慧,
唯有透過對佛法的領悟,才能真實改變心思,因為心無所著,要慈悲、寬容,都不是問題,且能真正打從心底,歡喜布施。以現象來說,緣是短暫的,能利益別人,吃點虧,又有何妨?事實上,也是累積自己的功德,又有何損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慈楓 的頭像
    慈楓

    波羅蜜部落格

    慈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